論壇首頁 最新帖子 主題搜尋 社區娛樂 資料修改 會員註冊 會員登錄 離開系統 
学词笔记
留言簿 精品區 我的主題 我的檔案萬年曆
天下文壇 > 學術論衡 > 学词笔记   塌鼻子先生  添翠軒  
發表主題 發起投票 | 關 閉 窗 口   
  發帖人 主題標題:  学词笔记       回覆數: 3 點數: 893  第 1 樓 

   凌波




天下益友
積 分:900
貨 幣:900
發帖數:204
來 自:Unknow

 

   時間:2014-09-28 12:03    編輯主題 引用回覆 檢視作者資料 給作者發悄悄話 檢視作者的所有帖子 版主操作 刪除主題    到頂端

   学词笔记
   摘自 天下文壇   凌波  2014-09-28 12:03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昨日放假带孩子出去玩,他和我聊天时告诉我说:“妈妈,你上次家长会上传授“放手”的育儿方法,我们班上很多家长用了,结果人家孩子成绩更差了。以后再让你讲,你就说“严严严!”我听了很诧异!记得我当时就说了,这是我教育自己孩子的心得体会,我的孩子成绩很优秀,但并不一定适合于所有孩子。借鉴可以,但还要根据自己小孩的情况,因材施教。其实,学词也一样,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学词和词学的关系,就如实践与理论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理论从实践中来,所以要先实践;实践要有理论导向,所以必须学习和借鉴理论知识。如果缺乏实践,而直接做研究,即便通读词学史册,其理论也还是架空的。理论成果完美得无懈可击,可实践性有多少?恐怕自己也不甚明了。何况,就算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而总结出的理论,也不是适合所有人呢!所以,对于前人的理论知识,我们要学习和借鉴,却不能视为圭臬,被其束缚。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词人不知其然,而能为;有的词话家却知其然而不能为。自己倡导的理论,自己的作品却做不到。创作与评论,是有区别的。品评有标准,创作时的思想却必须是自由的。就拿诗词的修辞手法“比兴寄托”来说,你了解了这些手法,知道它很好,却不一定会用,写作时也不一定用得着;但即便不了解,有时候却会无意识地用到。因为那些东西就在心里明明朗朗的摆着呢!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这说明写作是一种自然的表达和抒发,试图用机械的训练达到提高,是不行的。而只能把知识作为一种储备,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实在不行,就用自己的方式何妨?因为任何的修辞手法都是为思想感情服务的。何况,为文而文,为艺术而艺术,本来就不可取呢?

    很多前辈词人词家虽然都称“词为小道”,但他们仍然醉心于此,悉心研究。其实不独诗词,所有艺术都一样。大到帝王将相,小至平民百姓,都有对艺术的热爱。艺术来源于生活,并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艺术虽然只是历史的一部分,但却用自己的方式展现了历史的宏大,把历史的声音、形象、储藏在诗歌、小说、戏剧、音乐、书画中,变成一种特殊的民族记忆;艺术诚然不可或缺,但却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可与生活之大道倒置。推至于诗词创作,即是围绕“诗心,词心”,以“情”为“经”,以“理”为“纬”,来铺展辞藻。因而,我们学习借鉴前人的修辞手法,同时也探索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继承而创新。时代在变迁,艺术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僵硬套公式。

    




   [ 凌波 2014-09-28 13:32 編輯 ]
    天下文壇  天下文壇 凌波  2014-09-28 12:03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回覆:  稍说几句        第 2 樓 

   涼風




天下新星
積 分:139
貨 幣:139
發帖數:30
來 自:Unknow

 

   時間:2014-09-30 22:02    編輯主題 引用回覆 檢視作者資料 給作者發悄悄話 檢視作者的所有帖子 版主操作 刪除主題    到頂端

   稍说几句
   摘自 天下文壇   涼風  2014-09-30 22:02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凌波此文说的是她这段时间的感想,小弟本不想多言,但若因此误了新人,便觉得是自己不作为所致,故不惮烦稍说几句。
此文有否定文学理论对文学创作影响的倾向。须知文学理论虽多是一家之言,然其必有相通处,此共识便当是文体之要义,违反了这些要义,便失去了文体本身的价值。学友老师曾论述:『如果對詞這一文体的藝術構成、審美性質缺乏必要及充分的認識,那也就很難深入地發展。而今人對詞作的審美觀照,也會缺乏應有的評判尺度』(《词本体研究与审美特质》)设若以写小说之虚构态度写记人记事散文,此散文便不是真散文。以写格律诗之态度去填前人词(曲子词、歌词),也只填得长短不羁之诗出来。
另,文学理论非仅是对前人经验的借鉴,而是对前人成果的思辩和继承,及随时代而提出的新理念,新发展方向。离开了继承,便无从提及发展和发扬,如果不继承比兴寄托手法,不学习前人的章法结构,所作不过肆意涂鸦,完全未学习过的东西,也不可能凭空出现在心中。(如小学数学没念过的稚童怎么会运用微积分?)不掌握足够的词学知识,不知道词的创作规律,定难写出好词。如学友老师所述:『詞的創作有其內在規律性,這一規律既有對於傳統的沿襲,同時也因各作家的獨特創造,而不斷發展。但是任何一種文体樣式,即使處於持續性的運動狀態,畢竟還是有某些相對穩定的審美形態表現。』(《词本体研究与审美特质》)把握这些相对稳定的审美形态,会比天马行空式的写作更有利于词的继承和发展。
总之,若想写出好词,首先要足够了解它。而理论帮助我们的,也正在此。





   [ 涼風 2014-09-30 22:22 編輯 ]
    天下文壇  天下文壇 涼風  2014-09-30 22:02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一代词宗,半生落拓,布衣空老江湖。论先生气质,性合伴林逋。记吹得、玉箫声彻,小红低唱,此也仙乎。牧马藤花下,不堪泪洒啼鸪。
暗香疏影,问梅花、消息何如。纵乌帽风流,龙眠图画,但与眉须。三十六陂烟雨,更谁怜、一棹孤蒲。独朝湖一曲,至今犹自追摹。
回覆:  首先欢迎批评指正.        第 3 樓 

   凌波




天下益友
積 分:900
貨 幣:900
發帖數:204
來 自:Unknow

 

   時間:2014-10-01 09:16    編輯主題 引用回覆 檢視作者資料 給作者發悄悄話 檢視作者的所有帖子 版主操作 刪除主題    到頂端

   首先欢迎批评指正.
   摘自 天下文壇   凌波  2014-10-01 09:16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首先欢迎批评指正!但何来“因此误了新人”之说?论坛本交流之处,如同读者在书籍中拿走自己需要的一样,善学者自会择善从之。何况我只是自己的体悟,而非权威呢?另,我文中所言“自由”,并非天马行空不顾文章体制,而是创作时的思想的自由。西方有句谚语:“诗人和他自己说话,却被s世界偷听了去”,更说明词这个以抒情为主的文体的个性化。我也没有否定文学理论对创作的影响,而是不赞成僵硬的教条主义,主张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问题。文学创作不等同于科学,但也有某种类似。所以才名之曰“创,作”。前人的理论来源于大量的对实践的总结,先有实践而后有理论。所以在创作实践中,是不排除有“吻合”的。以词为例,词盛于宋,而大量的词话却产生于清代。继承借鉴学习是必要的,继承好的,摒弃不合适的。理论可以导向,但不应是束缚是圭臬,因为毕竟理论还是为创作服务的。
学习中写写心得体会,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消化吸收。也即,思辨。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凌波 2014-10-01 20:59 編輯 ]
    天下文壇  天下文壇 凌波  2014-10-01 09:16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回覆:  拜讀        第 4 樓 

   秋靈




天下閒人
積 分:67082
貨 幣:67082
發帖數:14777
來 自:天下

 

   時間:2015-06-15 22:37    編輯主題 引用回覆 檢視作者資料 給作者發悄悄話 檢視作者的所有帖子 版主操作 刪除主題    到頂端

   拜讀
   摘自 天下文壇   秋靈  2015-06-15 22:37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理论可以导向,但不应是束缚是圭臬,因为毕竟理论还是为创作服务的。」我知 凌妹所想。

理論是很縹緲、虛無的東西,不可不存在,也不可太依賴。創作是活的,理論是死的,如何從中取得平衡,不可偏居。

末學贊成理論與實踐同樣重要。光說不練也是一項缺憾。說的容易,面面俱到難。好作品一般是不遷就論述。先創作後品評,理論是綜合來的。沒有創作,何來論斷?

讀遍所有論述,能保證創作佳構?
    天下文壇  天下文壇 秋靈  2015-06-15 22:37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若問今生情何似,潔出塵泥一朵蓮。
 
社區在線 164   發表主題 發起投票 | 關 閉 窗 口
回覆標題:
UBB 標籤:
縮放輸入框: 5 6

回覆內容:
   UBB 標籤說明  [表情分頁] [表情全顯]
表情圖片:

讀取表情圖片中......
會員代號:  會員密碼: 
貼圖 URL: (可自動分析圖片連接)
連接 URL: (可自動分析多媒體連接)
 附件 :  附件說明:  
附件上載限制在 200 K 以內
 回覆選項:  限註冊會員 HTML代碼  限積分 以上




Powered by CCB Version 201105 © 2007-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cpu:10 ms, page:20 ms,Read:14, Writ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