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首頁 最新帖子 主題搜尋 社區娛樂 資料修改 會員註冊 會員登錄 離開系統 
诗词的浅近之路
留言簿 精品區 我的主題 我的檔案萬年曆
天下文壇 > 學術論衡 > 诗词的浅近之路   塌鼻子先生  添翠軒  
發表主題 發起投票 | 關 閉 窗 口   
  發帖人 主題標題:  诗词的浅近之路       回覆數: 5 點數: 1513  第 1 樓 

   向閑




榮譽版主
積 分:50507
貨 幣:418
發帖數:57
來 自:中国

 

   時間:2010-04-21 13:44    編輯主題 引用回覆 檢視作者資料 給作者發悄悄話 檢視作者的所有帖子 版主操作 刪除主題    到頂端

   诗词的浅近之路
   摘自 天下文壇   向閑  2010-04-21 13:44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诗词的浅近之路
——在中国诗词名家丰城笔会暨江右诗社年会上的发言
(2010年4月17日)

卢象贤

诗词,是汉文学创作中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最凝炼的文学形式。它要求结构严谨,意境优美,用字精当。因为对驾驭文字的技巧要求非常高,使许多文学创作者对它望而却步,导致创作和阅读的圈子都非常小。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由于历史和现实中多方面的原因,加上语言环境的变化,作者队伍还有递减的趋势。民国相对清代,共和国相对民国,作者一直在递减。其中共和国的毛泽东时代,由于错误地宣传旧体诗会束缚青年思想,导致整个二十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很少接受正规的诗词教育,作者比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出生的少很多。改革开放时代,又由于片面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心普遍浮躁,不能产生经济效益的诗词为很多人所不屑一顾,作者又进一步减少。尚有兴趣的青年人,大都在网上,民间凤毛麟角。而这一部分青年人中,很多人又有一个奇怪的观点,认为古奥才是诗词的正路,追求艰深的风格。长此以往,在下深恐诗词之路越走越窄,最后成为难以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此,提出几个问题与大家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第一,古奥是诗词所必须的吗?
诗词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写得古奥华丽,本无可厚非。但是,古奥真的是诗词创作所必须的吗?我们先来看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两篇:

《七月》(片断)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良耜》
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 或来瞻女,载筐及筥。其饷伊黍,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杀时犉牡,有救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

两个都是写劳动人民生活的,艺术上没有高下之分。但是让今天的读者来读,大多数读者是更愿意读前一篇呢,还是更愿意读后一篇?前一篇从字面上也能猜出意思,后一篇不看注释就很难读懂了。

再看两首唐诗。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王维《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两个都是写农家的,都是好诗,艺术上也没有高下之分。但是第一首,大多数人都能读懂。第二首,有些人却会在雉雊、式微这些地方被难住。所以结论是:诗词不一定要写得古奥,语言浅近同样可以是好诗甚至更好。

第二,前人的创作实践中,广为流传的是哪类作品?
诗词如果不能流传,后人也就没法写诗词了,因为没有参照。我们说传统,说继承,也就无从谈起。那么是哪类作品更容易流传呢?我们又来看两首唐诗。

陈去疾《西上辞母坟》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若是懂诗的人,会深知陈去疾那首诗情深意切,写得深沉含蓄,真的是好诗。可是人们说起赞颂母爱的诗时,第一个提到的却总是孟郊的,为什么?两诗都从意象入手,艺术手法近似;关键是陈用的是日影、宿禽这样一般人不大能理解的意象,孟用的却是线、衣这样普天下的人都能理解的意象。因为浅近,所以能立刻抓住读者。

再比如写庐山的诗。不计当代,历代诗人吟咏庐山的诗约有一万三千馀首。可是叫你举例的话,你立刻能想起来的是哪两首呢?连小学生都会说,是《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这两首诗的共同点,是都不用典,用浅近的语言,或描摹景色,或揭示道理。所以结论是:用语浅近的诗词更能够广为流传。

第三,浅近之路可行吗?
有很多人怀疑,浅近是不是诗词的正路。他们认为,诗词是很高雅的东西,浅近就不高雅了。事实果真是这样吗?

我们先来看《诗经》。这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国风、雅(大雅、小雅)和颂三部分。其中国风最浅近,多来源于民歌。雅是士人创作,颂是庙堂之音,都比较深奥。今天我们谈《诗经》,首先会想起哪一部分的篇章?毫无疑问,是《关雎》,是《硕鼠》,是《蒹葭》之类。这些篇章,全是国风中的。如果说它们不高雅,恐怕连孔夫子都不能同意。因为传说《诗经》三百余篇,篇篇都是由他老人家编定的。

再来看唐诗。唐代是中国的骄傲,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空前的高峰,诗人辈出。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等等,至今都是璀璨的明星。在那个庞大的创作队伍中,白居易、元稹等诗人走的就是浅近的路,时人称之为“元白体”。他们跳出了汉晋风格,尝试新乐府,一样争得了自己应有的地位。《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和《大林寺桃花》等诗,哪一篇不高雅?

当代诗人的实践也能证明。我个人很喜欢熊东遨先生的诗,很多诗友也有同感,为什么?因为他的诗如出水芙蓉,不事雕琢,象是从肺腑里流出来的,是真正的“诗人之诗”。“容得劳人几个闲?故园遥望隔重关。十年梦在梅边做,一线春从柳上还。世界已成新格局,汉家真有好河山。诗芽腹内生多少,不合时宜早自删。”这样的诗,读来毫无阻滞,清新有味,你不佩服都不行。

再看我们江右诗社一些成员的作品。“偶将脂粉扑轻轻,岁月伤痕抚不平。我见犹怜镜中影,当年一笑也倾城。”这是一得愚生写妻的作品,深得社内外诗家好评。全诗除了“倾城”这一熟典外,并无深奥的语言,如叙家常,却能打动人心。“兆岁如人意,飘飘覆世尘。天分无厚薄,落地不均匀。”这是浔阳倦客写雪的作品,字句毫无华丽可言,但于寻常事物中感悟出某种哲理,一样是好诗。

所以结论是:浅近之路完全可行,完全可以与典雅之路并行不悖。

第四,浅近诗词应当怎样写?
必须强调的是:我个人并不反对诗词典雅,而且非常钦佩。我们江右诗社的前辈如仰斋、梅云、颖庐诸先生,他们的作品都属典雅型的,含蓄蕴藉,极耐咀嚼,所以都在当今诗坛享有盛名。我要阐述的观点只是:诗词也可以走浅近之路。前述诸先生,他们也写过浅近一路的诗词,也都很好。如仰斋的《咏牛》:“备知稼穑最艰难,项脊磨枯腿脚酸。辛苦为人劳到老,谁怜竟作席中餐。”梅云的《乙酉中秋恰值“九一八”国殇日》:“今宵月自海东升,独倚高楼最顶层。丹桂香萦千里梦,绿窗帘卷一团冰。尊前只合耽诗酒,劫后何堪问废兴?谁唱当年救亡曲,潸然老泪欲沾膺。”颖庐的《旅夜宿李家院子》:“欲投何处宿?小栈绛灯斜。听月移簷影,同鱼呷梦花。街深真阒寂,枢老偶咿呀。坐到三更后,凉痕入苦茶。”字面都很浅近,读了却能让人感慨系之。

那么对于有志于浅近一路的诗友来说,应该怎样写?个人认为有三点必须把握。
一是用语贴近常规。不象一般的文艺套话,我不说贴近时代,也不说贴近生活,为什么?因为时代不断变化,生活各有层次。贴近唐明皇时代,未必贴近毛泽东时代。贴近山西煤老板的生活,未必贴近江西打工仔的生活。而贴近常规却是可行的;因为按照常规,孟郊有慈母,唐明皇也有慈母,你我都有慈母。你从常规一路去遣词造句,必然能得到大多数人的共鸣。“七月流火”是常规,“枢老偶咿呀”也是常规。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呕心沥血,何如符合原道。

二是用典不着痕迹。用典是造成诗词古奥的主要原因。既然是典,当然是古代的事。当代人不知道怎么办?你不能要求所有读者都精通历史、熟读诸子。但用典又是诗词手法中的常事,有时确有需要。我个人的观点一向是:用典必须用到让懂的人会心微笑,让不懂的人在字面上也理解出一层意思,方为上乘。比如“十年梦在梅边做,一线春从柳上还”,无典而有本事。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梅”差不多是作者夫人的代名词,不知道的话你就理解为梅花好了。拙句“深怜当日轻如燕,倍喜今朝满似环”,曾有不做诗的朋友把“环”理解为“圆环”,我也一笑置之。因为知道杨玉环、赵飞燕、“环肥燕瘦”的诗友,自会知道我的表述;不知道的,你就理解为燕子、圆环,也错不到哪里去。

三是浅近而不浅白。我们这里说的诗词的浅近,并不等同于浅白。浅,是诗词用语浅显易懂。近,是贴近常规,即“好诗不过近人情”的近。诗词毕竟是诗词,是艺术,不是说大白话也可以算作诗句的。我看过这样的诗词句子:“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政治流氓文痞,狗头军师张。”“眭邻从天降,戈尔巴乔夫。”“王八你们多吃,味道还行的。”“狂憋尿,射三尺。”都是成名诗人的句子。可要我承认这是诗句,实在难以苟同。因为浅白、粗俗、油滑,其实都是诗词的大敌,都违背了诗词的本质特征,应该坚决反对。


    天下文壇  天下文壇 向閑  2010-04-21 13:44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更多向闲作品请点击向闲博客  http://fx.ncdxfz.com/jiangyouss/UploadFile/2008-1/2008127163129849.jpg
回覆:  的是中肯        第 2 樓 

   秋靈




天下閒人
積 分:67061
貨 幣:67061
發帖數:14772
來 自:天下

 

   時間:2010-04-21 14:23    編輯主題 引用回覆 檢視作者資料 給作者發悄悄話 檢視作者的所有帖子 版主操作 刪除主題    到頂端

   的是中肯
   摘自 天下文壇   秋靈  2010-04-21 14:23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代轉繁體

詩詞的淺近之路
——在中國詩詞名家豐城筆會暨江右詩社年會上的發言
(2010年4月17日)

盧象賢

詩詞,是漢文學創作中的最高境界,是一種最凝煉的文學形式。它要求結構嚴謹,意境優美,用字精當。因為對駕馭文字的技巧要求非常高,使許多文學創作者對它望而卻步,導致創作和閱讀的圈子都非常小。更為嚴重的問題是,由於歷史和現實中多方面的原因,加上語言環境的變化,作者隊伍還有遞減的趨勢。民國相對清代,共和國相對民國,作者一直在遞減。其中共和國的毛澤東時代,由於錯誤地宣傳舊體詩會束縛青年思想,導致整個二十世紀五十到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很少接受正規的詩詞教育,作者比二十世紀二十至四十年代出生的少很多。改革開放時代,又由於片面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人心普遍浮躁,不能產生經濟效益的詩詞為很多人所不屑一顧,作者又進一步減少。尚有興趣的青年人,大都在網上,民間鳳毛麟角。而這一部分青年人中,很多人又有一個奇怪的觀點,認為古奧才是詩詞的正路,追求艱深的風格。長此以往,在下深恐詩詞之路越走越窄,最後成為難以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此,提出幾個問題與大家探討,以就正于方家。

第一,古奧是詩詞所必須的嗎?
詩詞作為一種高雅的藝術形式,寫得古奧華麗,本無可厚非。但是,古奧真的是詩詞創作所必須的嗎?我們先來看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兩篇:

《七月》(片斷)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

《良耜》
畟畟良耜,俶載南畝,播厥百穀,實函斯活。 或來瞻女,載筐及筥。其餉伊黍,其笠伊糾。其鎛斯趙,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獲之挃挃,積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櫛,以開百室。百室盈止,婦子寧止。殺時犉牡,有救其角。以似以續,續古之人。

兩個都是寫勞動人民生活的,藝術上沒有高下之分。但是讓今天的讀者來讀,大多數讀者是更願意讀前一篇呢,還是更願意讀後一篇?前一篇從字面上也能猜出意思,後一篇不看注釋就很難讀懂了。

再看兩首唐詩。
孟浩然《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王維《渭川田家》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

兩個都是寫農家的,都是好詩,藝術上也沒有高下之分。但是第一首,大多數人都能讀懂。第二首,有些人卻會在雉雊、式微這些地方被難住。所以結論是:詩詞不一定要寫得古奧,語言淺近同樣可以是好詩甚至更好。

第二,前人的創作實踐中,廣為流傳的是哪類作品?
詩詞如果不能流傳,後人也就沒法寫詩詞了,因為沒有參照。我們說傳統,說繼承,也就無從談起。那麼是哪類作品更容易流傳呢?我們又來看兩首唐詩。

陳去疾《西上辭母墳》
高蓋山頭日影微,黃昏獨立宿禽稀。林間滴酒空垂淚,不見丁寧囑早歸。

孟郊《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若是懂詩的人,會深知陳去疾那首詩情深意切,寫得深沉含蓄,真的是好詩。可是人們說起讚頌母愛的詩時,第一個提到的卻總是孟郊的,為什麼?兩詩都從意象入手,藝術手法近似;關鍵是陳用的是日影、宿禽這樣一般人不大能理解的意象,孟用的卻是線、衣這樣普天下的人都能理解的意象。因為淺近,所以能立刻抓住讀者。

再比如寫廬山的詩。不計當代,歷代詩人吟詠廬山的詩約有一萬三千餘首。可是叫你舉例的話,你立刻能想起來的是哪兩首呢?連小學生都會說,是《望廬山瀑布》、《題西林壁》。這兩首詩的共同點,是都不用典,用淺近的語言,或描摹景色,或揭示道理。所以結論是:用語淺近的詩詞更能夠廣為流傳。

第三,淺近之路可行嗎?
有很多人懷疑,淺近是不是詩詞的正路。他們認為,詩詞是很高雅的東西,淺近就不高雅了。事實果真是這樣嗎?

我們先來看《詩經》。這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分國風、雅(大雅、小雅)和頌三部分。其中國風最淺近,多來源於民歌。雅是士人創作,頌是廟堂之音,都比較深奧。今天我們談《詩經》,首先會想起哪一部分的篇章?毫無疑問,是《關雎》,是《碩鼠》,是《蒹葭》之類。這些篇章,全是國風中的。如果說它們不高雅,恐怕連孔夫子都不能同意。因為傳說《詩經》三百餘篇,篇篇都是由他老人家編定的。

再來看唐詩。唐代是中國的驕傲,政治、經濟、文化都達到空前的高峰,詩人輩出。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李商隱等等,至今都是璀璨的明星。在那個龐大的創作隊伍中,白居易、元稹等詩人走的就是淺近的路,時人稱之為“元白體”。他們跳出了漢晉風格,嘗試新樂府,一樣爭得了自己應有的地位。《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和《大林寺桃花》等詩,哪一篇不高雅?

當代詩人的實踐也能證明。我個人很喜歡熊東遨先生的詩,很多詩友也有同感,為什麼?因為他的詩如出水芙蓉,不事雕琢,像是從肺腑裏流出來的,是真正的“詩人之詩”。“容得勞人幾個閑?故園遙望隔重關。十年夢在梅邊做,一線春從柳上還。世界已成新格局,漢家真有好河山。詩芽腹內生多少,不合時宜早自刪。”這樣的詩,讀來毫無阻滯,清新有味,你不佩服都不行。

再看我們江右詩社一些成員的作品。“偶將脂粉撲輕輕,歲月傷痕撫不平。我見猶憐鏡中影,當年一笑也傾城。”這是一得愚生寫妻的作品,深得社內外詩家好評。全詩除了“傾城”這一熟典外,並無深奧的語言,如敍家常,卻能打動人心。“兆歲如人意,飄飄覆世塵。天分無厚薄,落地不均勻。”這是潯陽倦客寫雪的作品,字句毫無華麗可言,但於尋常事物中感悟出某種哲理,一樣是好詩。

所以結論是:淺近之路完全可行,完全可以與典雅之路並行不悖。

第四,淺近詩詞應當怎樣寫?
必須強調的是:我個人並不反對詩詞典雅,而且非常欽佩。我們江右詩社的前輩如仰齋、梅雲、穎廬諸先生,他們的作品都屬典雅型的,含蓄蘊藉,極耐咀嚼,所以都在當今詩壇享有盛名。我要闡述的觀點只是:詩詞也可以走淺近之路。前述諸先生,他們也寫過淺近一路的詩詞,也都很好。如仰齋的《詠牛》:“備知稼穡最艱難,項脊磨枯腿腳酸。辛苦為人勞到老,誰憐竟作席中餐。”梅雲的《乙酉中秋恰值“九一八”國殤日》:“今宵月自海東升,獨倚高樓最頂層。丹桂香縈千里夢,綠窗簾卷一團冰。尊前只合耽詩酒,劫後何堪問廢興?誰唱當年救亡曲,潸然老淚欲沾膺。”穎廬的《旅夜宿李家院子》:“欲投何處宿?小棧絳燈斜。聽月移簷影,同魚呷夢花。街深真闃寂,樞老偶咿呀。坐到三更後,涼痕入苦茶。”字面都很淺近,讀了卻能讓人感慨系之。

那麼對於有志於淺近一路的詩友來說,應該怎樣寫?個人認為有三點必須把握。
一是用語貼近常規。不象一般的文藝套話,我不說貼近時代,也不說貼近生活,為什麼?因為時代不斷變化,生活各有層次。貼近唐明皇時代,未必貼近毛澤東時代。貼近山西煤老闆的生活,未必貼近江西打工仔的生活。而貼近常規卻是可行的;因為按照常規,孟郊有慈母,唐明皇也有慈母,你我都有慈母。你從常規一路去遣詞造句,必然能得到大多數人的共鳴。“七月流火”是常規,“樞老偶咿呀”也是常規。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嘔心瀝血,何如符合原道。

二是用典不著痕跡。用典是造成詩詞古奧的主要原因。既然是典,當然是古代的事。當代人不知道怎麼辦?你不能要求所有讀者都精通歷史、熟讀諸子。但用典又是詩詞手法中的常事,有時確有需要。我個人的觀點一向是:用典必須用到讓懂的人會心微笑,讓不懂的人在字面上也理解出一層意思,方為上乘。比如“十年夢在梅邊做,一線春從柳上還”,無典而有本事。瞭解內情的人都知道“梅”差不多是作者夫人的代名詞,不知道的話你就理解為梅花好了。拙句“深憐當日輕如燕,倍喜今朝滿似環”,曾有不做詩的朋友把“環”理解為“圓環”,我也一笑置之。因為知道楊玉環、趙飛燕、“環肥燕瘦”的詩友,自會知道我的表述;不知道的,你就理解為燕子、圓環,也錯不到哪里去。

三是淺近而不淺白。我們這裏說的詩詞的淺近,並不等同于淺白。淺,是詩詞用語淺顯易懂。近,是貼近常規,即“好詩不過近人情”的近。詩詞畢竟是詩詞,是藝術,不是說大白話也可以算作詩句的。我看過這樣的詩詞句子:“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政治流氓文痞,狗頭軍師張。”“眭鄰從天降,戈巴契夫(戈尔巴乔夫)。”“王八你們多吃,味道還行的。”“狂憋尿,射三尺。”都是成名詩人的句子。可要我承認這是詩句,實在難以苟同。因為淺白、粗俗、油滑,其實都是詩詞的大敵,都違背了詩詞的本質特徵,應該堅決反對。




   [ 秋靈 2010-05-15 14:19 編輯 ]
    天下文壇  天下文壇 秋靈  2010-04-21 14:23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若問今生情何似,潔出塵泥一朵蓮。
回覆:  有道理。.        第 3 樓 

   苏堤春柳




天外来客
積 分:5
貨 幣:5
發帖數:0
來 自:Unknow

 

   時間:2010-04-22 23:11    編輯主題 引用回覆 檢視作者資料 給作者發悄悄話 檢視作者的所有帖子 版主操作 刪除主題    到頂端

   有道理。.
   摘自 天下文壇   苏堤春柳  2010-04-22 23:11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天下文壇  天下文壇 苏堤春柳  2010-04-22 23:11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回覆:  谢谢        第 4 樓 

   向閑




榮譽版主
積 分:50507
貨 幣:418
發帖數:57
來 自:中国

 

   時間:2010-04-25 06:36    編輯主題 引用回覆 檢視作者資料 給作者發悄悄話 檢視作者的所有帖子 版主操作 刪除主題    到頂端

   谢谢
   摘自 天下文壇   向閑  2010-04-25 06:36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谢秋灵女史代转繁体,但戈尔巴乔夫转成戈巴契夫就少一字了,与原作不合。
谢谢苏堤春柳支持!
    天下文壇  天下文壇 向閑  2010-04-25 06:36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更多向闲作品请点击向闲博客  http://fx.ncdxfz.com/jiangyouss/UploadFile/2008-1/2008127163129849.jpg
回覆:  言诗之道,入情入.        第 5 樓 

   寸草晨露




天下貴賓
積 分:3650
貨 幣:3650
發帖數:767
來 自:中国江苏

 

   時間:2011-11-07 21:05    編輯主題 引用回覆 檢視作者資料 給作者發悄悄話 檢視作者的所有帖子 版主操作 刪除主題    到頂端

   言诗之道,入情入.
   摘自 天下文壇   寸草晨露  2011-11-07 21:05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言诗之道,入情入理。
    天下文壇  天下文壇 寸草晨露  2011-11-07 21:05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指看草野一方春,香霭袭人醉几分?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覆:  詩詞有便歌之別,.        第 6 樓 

   19710902




天外来客
積 分:7
貨 幣:7
發帖數:1
來 自:Unknow

 

   時間:2014-06-22 09:13    編輯主題 引用回覆 檢視作者資料 給作者發悄悄話 檢視作者的所有帖子 版主操作 刪除主題    到頂端

   詩詞有便歌之別,.
   摘自 天下文壇   19710902  2014-06-22 09:13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缺少些系統性。




   [ 19710902 2014-06-22 09:15 編輯 ]
    天下文壇  天下文壇 19710902  2014-06-22 09:13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社區在線 2824   發表主題 發起投票 | 關 閉 窗 口
回覆標題:
UBB 標籤:
縮放輸入框: 5 6

回覆內容:
   UBB 標籤說明  [表情分頁] [表情全顯]
表情圖片:

讀取表情圖片中......
會員代號:  會員密碼: 
貼圖 URL: (可自動分析圖片連接)
連接 URL: (可自動分析多媒體連接)
 附件 :  附件說明:  
附件上載限制在 200 K 以內
 回覆選項:  限註冊會員 HTML代碼  限積分 以上




Powered by CCB Version 201105 © 2007-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cpu:1 ms, page:1 ms,Read:17, Writ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