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首頁 最新帖子 主題搜尋 社區娛樂 資料修改 會員註冊 會員登錄 離開系統 
近體詩創作淺談(求正稿)
留言簿 精品區 我的主題 我的檔案萬年曆
天下文壇 > 學術論衡 > 近體詩創作淺談(求正稿)   塌鼻子先生  添翠軒  
發表主題 發起投票 | 關 閉 窗 口   
  發帖人 主題標題:  近體詩創作淺談(求正稿)       回覆數: 4 點數: 996  第 1 樓 

   鄱湖野人




天下巨星
積 分:11261
貨 幣:12881
發帖數:3037
來 自:鄱湖之滨

 

   時間:2006-10-26 01:52    編輯主題 引用回覆 檢視作者資料 給作者發悄悄話 檢視作者的所有帖子 版主操作 刪除主題    到頂端

   近體詩創作淺談(求正稿)
   摘自 天下文壇   鄱湖野人  2006-10-26 01:52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1 在貴州大學詩詞論壇上的發言

一得愚生(二00六年十月二十九日)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吟長、各位朋友:
今天我有幸在這裏發言,首先要感謝貴州大學及貴大文學院、中國文化書院的領導、學者以及詩詞同仁對詩詞的關愛和重視,其次要感謝我的好朋友——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數學教授莫名先生,為促成這樣一個盛大而有意義的詩詞學術活動而付出的辛苦和努力。這不僅為我個人提供了一個與諸多詩詞學者交流的平臺,也讓我親身感受到了古典詩詞在大學校園裏的傳承,看到了這門藝術未來發展的曙光。

我出身三代書香,然而,由於父祖早逝,未能繼承家學。大學攻讀理科,又讓我錯失良機,直至一九九七年,一次偶然的機緣,讓我接觸到並且深深愛上了詩詞,其時已過而立之年。我的學詩之路十分艱辛,既無師長指點,又乏參考書籍,僅有的工具書是王力先生的《古代漢語》,全憑自己琢磨。早期的詩題材狹窄,憤世疾俗,不脫戾氣,大多付之一炬,留存不多,曾有詩記曰:“半似疏狂半似癡,個中憂樂有誰知?每將夢囈叩心語,空對孤燈捉鬢絲。放眼已然新世界,遣懷猶是舊詩詞。如何消得書生氣,滿紙牢騷一炬之。”(《耽詩六年》)。

自二00二年接觸網際網路之後,由於交流空間的拓展,使我眼界大開,受益非淺,在創作技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十年來,詩詞已深入我的骨髓,與我的生命緊緊連在一起!

到目前為止,我所創作的詩詞(主要是近體詩)近千首,為了能讓諸位全面瞭解我的作品,檢點其中差堪入目者,倉促草印成冊,未及刪改,尤其是有多處簡繁轉換錯誤,還望多提寶貴意見。我學詩也晚,學力有限,唯一值得一提的是略肯用心,雖然所作大多直白粗疏,偶爾也有些作品得到網上網下詩壇前輩與同道們的獎掖。

行前,莫名先生轉達組委會意見,要求我結合自己的創作歷程談一談對詩詞的認識,頗有些誠惶誠恐!不過既然來了,就算是再窘迫也只好勉為其難。由於我主攻方向是近體,以下所論及的都是近體詩的創作。

網路與諸弟子論詩,嘗勉之曰:“詩也者,情景理趣也,若乎文字,載體也,其所貴者性情,以‘平凡心、平淡語;尋常景、非常情’為之,近矣;以詩為法,不以法為法,取諸前賢作品熟讀之、靜思之、默參之,博採眾長,不迷信、不偏執,可以窺門徑;沈德潛《說詩晬語》說‘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是故吾於‘才、學’之外又拈出‘養’字,‘才’主靈動、新奇,‘學’主典雅、豐實,‘養’主厚重、沈鬱,三者相濟,可以入其室。

以上是為詩的三種境界,但其基礎首先要解決兩大問題,一是為何而詩;二是如何寫詩。
一、為何而詩
詩一度作為仕子晉身的階梯,人們為了功利的目的而學詩、寫詩,這是文人的無奈,導致了應制詩、台閣體的大量氾濫,雖然其中也不乏值得一觀的作品,終屬鳳毛麟角。自從科舉制度廢止,詩從實用文體中退出,雖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發展的廣泛性受到了消極影響,但卻為詩人減了負,我們可以放縱自己的詩筆盡情地馳騁。可是,反觀當今詩詞刊物上占主導地位的作品,其濫寫之風比任何時候都盛,這不僅是詩人的悲哀,更是詩的悲哀!

記得莫名先生與我在MSN閒聊時說過:美國人對中國詩人很不理解,每逢國家大事都要寫詩,國慶五十周年要寫,五十一周年還要寫。難道不是嗎?除了時間不同外,內容卻毫無變化,了無新意。並不是說國家大事,可以漠不關心,詩詞畢竟是一門藝術,微以曲、深以婉,其奧旨也,空洞無物不是詩,與其讀這種名之曰詩的政治口號,不如看官方媒體的宣傳報導。也許作者的主觀動機不是功利的,但客觀表現卻無不如此。

另一種功利的表現,是認為詩人可以成批的製造和批發,當前流行的“創建詩詞之鄉”活動便有此嫌,對此我是很不以為然的。雖然詩的源頭是民間歌謠,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的“擊壤而歌”,但自古詩十九首一變為文人詩,從通俗文化秀出,再經盛唐諸公演化,詩從不自覺時代走向自覺時代,徹底與其他文學體裁分離,之後無論是鼎盛還是式微,終究沒有再回到民間。詩作為漢民族語言文學的顛峰藝術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倒退到通俗化,數千年來詩作者和詩作品不知凡幾,能留傳下來的卻寥寥,這也充分證明了詩的創作難度和其狹窄性。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說詩要脫離現實,成為高高在上、曲高和寡的貴族文化,我所提倡的是少數人創作多數人閱讀,這就要求詩人不僅要從民間文學中吸取營養,更應該親身感受和體驗生活。對於“詩詞進校園”活動,我以為是有必要的,但同時認為主要應注重詩的教化功能,倡導“學習為主,創作為輔”的原則。

造成這種現象,我個人認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寫詩的立足點不明確。詩永恆的基點是“我”,寫詩是為了表達“我”的思想、情趣、興致和襟懷,詩中的主角永遠是“我”,而不是別人,即使是擬作或代言體,也是“我”在扮演那個角色,撇開了“我”就是矯揉造作,就會格格不入。不要試圖讓詩承載太多的社會功能,有許多文體可以承載這種功能,詩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種工具。當然,任何一門藝術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發揮起社會的功用,有的使人靜謐空靈,有的使人慷慨激昂;有的使人消極頹廢,有的使人奮發向上。這是表現手法、思想內容等引發的客觀效果,取決於作者之“我”是“大我”還是“小我”。可能有人要用靜安先生的《人間詞話》來反駁我,他把境界分為兩類:“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有我之境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無我之境,人惟於靜中得之。有我之境,於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美,一宏壯也。”,“有我”也好“無我”也罷,都其實沒有脫離“我”,所謂“無我”不是真的沒有“我”,而是物我渾然一體了。

在一次網路QQ群的論詩中,聽人說起有人將時下詩人分為三類:一是偽詩人,高歌猛進,直白粗簡;二是花瓶詩人,精雕細琢,為詩而詩;三是真詩人,意境深婉,韻味悠長。當時我便不同意這種說法,覺得以人來分片面而武斷,提出以詩來分:一是俗人詩,二是匠人詩,三是詩人詩,一個人的作品中可能三者兼而有之,也可能只得其一二,而比重則有所不同。詩人詩是站在“大我”的立場,其他兩類則是站在第二第三者或“小我”的立場。

我們常常會聽到諸如“超越唐宋、再造輝煌”之類的口號,我很讚賞這種精神,但在私下裏卻有些茫然,究竟憑什麼,又該朝哪個方向努力去完成這麼宏大的目標?從理論上來說,藝術沒有最高境界,只有更高,顛峰的說法本身就違背了自然規律;但從實際而言,我們的整體水平卻是無法逾越唐宋的!這是因為人的思維方式、教育模式、文化氛圍、生活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尤其是現代生活中少了大自然的恬靜,多的是感官刺激,這和詩詞所珍視的天人合一、自然和諧的境界是相互排斥的。但我們不能排除,某作者的某篇作品比肩甚至超越前賢。或許有人要問,然則我們不是漫無目的嗎?不然!我們不與前賢比高低,甚至不必與時人比高低,但不可不與自己比高低,要不斷挖掘潛能,一步步超越自己,充分享受超越自己的過程,而不計較是否出人頭地,只有超越了自己才有可能超越別人。

二、如何寫詩
格律、語言和詩法是寫詩的三大要素,這裏我們不談格律,因為格律相對比較恒定,不因人的理解不同而改變。
(一)詩語
除了聲韻的爭執外,詩語恐怕是當今詩壇爭論最為激烈的一個焦點。有固守傳統者,不可一字無來歷,一句無出處;有勇於創新者,什麼政治口號、村言粗語、英文字母照單全收。我個人則持騎牆態度。

眾所周知,詩是一種要求語言高度濃縮的文學藝術,而且講究聲律和諧、韻味悠長,這就決定了詩語的文言形式,和字面的典雅。但是詩又不是自我欣賞和寫給少數人看的,而且詩要表達現實生活,這就要求詩語必須盡可能明白曉暢,同時必須納入大量的現代辭彙。因此,我認為不是應該在古與今之間作殊死搏鬥,而是應該探討如何調和這一對矛盾。

我曾有論詩四絕句(其四)云:“但寫情懷不忌辭,豈因俗雅避趨之。今言古語勤錘煉,手到拈來均好詩。”我的集子中,時語比比皆是,如:
頻年思緒亂如麻,四十人生日欲斜。
半老書生心未老,也來【伊網】過家家。
(《次韻無以為名兄送別五首兼為古風詩會湊興》其一)

也無畫棟與雕牙,市井盡頭寒士家。
早出即沖【速食麵】,晚歸先鎖【自行車】。
當窗明月心能淨,堆案奇文眼欲花。
莫訝門前村犬吠,鄰人過訪話桑麻。
(《新居漫興》其三)

我甚至提倡新創辭彙,理由是任何辭彙都是人創造的,前人能為什麼我們不能?前提是必須生動而人易理解,而不是數個辭彙簡單的合併和隨意的杜撰,比如
浮塵新洗後,碧暈土家(伊為土家族人)村。
抱樹柔無骨,沾衣淡有痕。
鐘聲敲欲破,【山舌】吐還吞。
好個藏真地,靈姝孕石根。
(《題山村煙景寄綠楊煙外師侄》 )

其中“山舌”一詞便是我首創的,在詩詞論壇上褒貶不一,然持否定態度的惟一理由是前人沒有用過,但也不得不承認這個詞用來形容雲煙在山谷中的吞吐很是形象生動,我的回答是:“山既有頭、有腰、有腳甚或有咀,寧無舌乎?前人所用辭彙亦非天生。”

究竟什麼樣的語言才是詩語,沒有一個人能作量化,在我看來用之於詩“表達準確、熨帖無痕;平易近人、親切感人”的語言就是詩語。不在於古與今,甚至不在於字面的雅俗,關鍵在於詩人運用和鍛煉的功夫。

說到鍛煉,想起以前在論壇見過一個叫陶短房的回帖,大意是:學會用力易,學會減力難。真得詩家煉字煉意之三昧!詩有“詩眼”之說,有人認為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為“詩眼”之所在,這話不無道理,蓋此處為一句中音律最吃緊處,多半下動詞或形容詞,也有人認為凡是響亮精警之處都可能是“詩眼”,無論持何種論點,“煉字煉眼”,主要煉動詞,其次煉形容詞,卻是無有爭論的。如:
王詰摩《青松過香積寺》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杜少陵《旅夜書懷》
星【隨】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王介甫《泊船瓜州》
京口瓜州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宋子京《玉樓春•春景》
東城漸覺風光好,谷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靜安先生在《人間詞話》中對此倍加讚賞:“‘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拙作《辛巳年駐點多寳借宿農家*春》“油菜花開壓壟黃,一途顛簸到山鄉。村言土語寓情厚,野果鮮蔬雜味長。蛙鼓初鳴風【皺】水,木樓高臥月【移】床。農家分外雞啼早,男備犁耙女備秧。”
其中頸聯頗為同道稱道,以上都可以說是“煉字煉眼”相對比較成功的例子。但是,再看陶元亮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試品味比較之,頓有天壤之別!前數者儘管生動鮮活而痕跡盡露,後二者渾不覺詩眼所在,這便是用力和減力的區別,減力非真不用力,而是用力不見力。

摭古搜奇,詩家之大忌!但是自古之今,鮮有不重蹈此轍者。東坡評五柳先生詩曰: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然則他自己卻不能免俗,不敢說東坡先生為江西詩派資書為詩作俑,山谷作為其弟子受到一定影響卻是毫無疑問的!東坡、山谷以文為詩、以學為詩、以議論為詩,其學問淵博而才情宏浩,東坡先生更是心胸曠達、學究天人,故點石而能成金,其議論則鞭辟入裏,自李杜之後唯一能與之抗衡的惟有蘇黃。至於江西詩派末流食古不化,則面目可憎,令人生厭。所以嚴滄浪說:“夫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然非多讀書、多窮理,則不能極其至,所謂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滄浪詩話》)。

說到詩語,不能不說用典,我個人很少用典,但也不反對用典,我認為用典的理由有三:
一、信手拈來天然成妙,不可不用;
二、為避開某些人或事,不得不用;
三、用之增強藝術感染力,何樂而不用。用典的尺度:
1.要關合人物的身份、事發的地點和當時的節令;
2.僻典不可用,應生典熟用,熟典生用;
3.可用可不用的儘量不用,為賣弄而用典則是令人深惡痛絕的。
用典的境界:
1.用典不著痕跡,達到不諳此典者亦無礙理解,才是真正高手;
2.次之者,用之使人不覺累;
3.等而下之者就是用之使人翻書。
前賢用典高妙的例子頗多,尤以老杜為最,如《送王十五判官扶侍還黔中》“青青竹筍迎船出,日日江魚入饌來”,乍讀似寫實景,其實隱含兩個與“扶侍”、“養親”有關的典故,“竹筍”典出《楚國先賢傳》:孟宗母好食筍,冬月無之,宗入林中號,筍為之生;“江魚“典出《後漢書*姜詩妻列傳》:薑母好飲江水,嗜魚膾,姜夫婦盡孝,力作魚膾以奉,舍側忽有泉湧,味如江水,每旦輒出雙鯉,以供母膳。真可謂到了水中著鹽飲而方知其味的境界。

資書為詩的反面是捐書為詩,率白而村俗,這種矯枉過正的極端比掉書袋者更為可惡,後者至少見其學問並且雅致。真正的好詩沒有一篇是晦澀的,更沒有一篇是粗鄙的。我嘗論詩說:立意固然是自己的,但遣詞造句一定要站在讀者的立場上考量。首先必須讓人能看明白,而又無任何搶眼之處;其二是讓讀者有再創作的空間而味之無窮,為何千古名作至今讓人讀起來津津有味?每一個真正讀懂她的人,其實都在進行一遍又一遍的再創作。每個人每一回認真地讀她時,都會有新的感受。我一貫不贊同詩以句摘,更不贊同以私塾先生教童子的方法剝詩,其道理就在於此。也許有人要說這要求太高了吧?的確如此!或者我們窮一生精力也無法達到這種境界,但卻不可不去追求這種境界。

(二)詩法
詩法不外乎立意、謀篇和修辭三個環節,修辭手法繁複,恐不及言。
立意第一
詩不患辭淺,所患者意不深,所謂煉字不如煉句,煉句不如煉意。所謂煉意就是創造詩的意境,也就是立意。如果說格律為詩之外形膚體,詞句為詩之骨骼血脈,那麼意境則是其丰韻神髓。關於意境,前人論述頗多,這裏不一一煩述,一言以蔽之:詩之能感人者惟有情景交合,客觀之景常在,不同人觀之自有不同感想,將一己之理解、感悟形諸於詩,也就是以主觀之筆狀客觀之景,這便是立意。

如何立意?並無一定之規可循,更難用幾點來概括,只能就自己經驗略述一二:詩有命題之作,有興會之作。興會之作絕少事先立意者,興到句就,漫然成篇,非無意境,而意境自在篇中。命題之作依題立意、審題謀篇,立意務求一真實、二新穎、三正大。真實非獨現實之真,乃情感之真、理想之真,因情造境則可,因景造情不可,但並不是說可以隨心臆造、附會,王國維說:“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故也。”;新穎非尖新,這是個視角的選擇問題,詩人總是要從多角度來審視世界,以期尋找到一個全新的切入點,要用心但不要去鑽牛角尖,驚奇往往存在于人人能見到而容易忽視的地方,力求達到“人人心中皆有,前人筆下曾無”,或合乎情或合乎理,若二者皆不合則為怪異、荒誕,當然亦不排除神交古人與前賢暗合的現象;正大並不是說要唱高調,也未必非得憂國憂民,不狹隘、不偏激、不局促、不獻媚、不流俗、不卑劣,不以一己之怨而憤世嫉俗,不以一己之欲而淫人耳目,而是以一己之情關懷人生、關懷自然、關懷社會。

謀篇第二
謀篇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選材,二佈局。選材之法須得依題而論,不好泛說。此處單論佈局,也就是章法。

“詩,講究起、承、轉、合”,詩家之通論。但也不是絕對的,如絕句就有其他格式,茲將常見格式列舉如下
1.並列式。如:杜甫《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楊慎謂:“絕句者,起於《四時詠》: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秋月揚明輝,冬詠秀孤松”,是也。”四時詠一章四時皆備,杜詩則一章四景皆列。此類並列佈局,何以見起承轉合?曰:“江山麗而花草香,從氣化說向物情,此即一起一承也。下從花草說到飛禽,便是轉折處,而鴛燕卻與江山相應,此又是收闔法也。”(仇兆鼇〈杜詩詳注〉)白居易《遺愛寺》:“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此類佈局,適合描景,類似西洋畫,又有點象電影的蒙太奇手法,特點是多用對仗,最初可能是用於題畫或者題作屏風而成一體的。若應用不好,則易至散亂無章。

2.承接式。如: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此詩純為白描,四句上承下接,如行雲流水,自然暢達,卒章點題,極富魅力。劉禹錫《竹枝詞》:“山桃紅花滿枝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濃愁。此詩首兩句各寫一景,上說山花,下說江水;第三句承首句,係由“山桃紅花”生發出來,第四句承二句,係由“蜀江春水”生發出來,四句詩兩兩並列,對應承接,結構嚴整,格調清新,頗具民歌特色。此佈局宜乎天籟,類似素描速寫,信手拈來,白描取象,不加雕飾,自然成妙。或卒章點題,或隱題其中,不用工對,多採用半對半不對,似對非對句式。適合民歌,如竹枝詞、楊柳枝詞等等。

3.轉折式。如:李白《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前兩句一起一承,如行雲流水,第三句突轉,如奇峰突起,最後順流而下,如水到渠成。清人桂馥贊曰:“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劄樸》)再如:白居易《同李十一醉憶元九》:“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此佈局乃絕句經典佈局,起承轉合分明、章法嚴謹。通篇用散句者較多,亦有少數用對仗者。其關鍵處在三句,全詩主旨的表現端憑此引領。此格變化甚多,然總體佈局不變,脈絡清晰,結構分明。

4.因果式。如:王昌齡《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第一句與第二句、第二句與第三句、第三句與第四句,互為因果,環環相扣。因果相連,結構嚴謹。李涉《登山》:“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客,又得浮生半日閑。”首句起,二句轉,以轉為承;三句“因”,四句“果”,“因”轉“果”收,自然流貫。

亦有順序倒轉,即前“果”後“因”者,如:金暢緒《春怨》:“打起黃鶯兒,不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此佈局僅次於轉折式,亦可和轉折式結合使用,如用對仗則以流水對為宜。

因絕句之結構乃是一句一個單位,不若律詩一聯一個單位,律詩之開合動盪於絕句無法實現,故善篇者於絕句中採用曲折回環之筆,極盡抑揚之能事,看似平鋪直敍,實則隱伏波瀾。

律詩之法大抵是一聯起、二聯承、三聯轉、四聯合,但也有三聯不轉仍承,四聯轉合者;亦有二聯即轉者。
1.起:
起筆有明起暗起陪起反起之別。明起者,開口即就題之正意說起。暗起者,不就題面說而題意自見。陪起者,先借他物說起以引申所詠之物。反起者,不說題之正面而先從題之反面著筆。其法則以來勢突兀為勝,驚人之響為佳。若一涉平淡,便覺句法不挺。如:杜審言《和晉陵陸丞相早春遊望》:“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萍。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首句拈出獨有二字,只此“獨”字便十分響亮奪目,次句更接一“驚”字,真有登高一呼之概。
若領脈過遠,則入題時煞費周章,不僅浪費筆墨,而且倒讀者胃口。明代王文祿《詩的》有這樣一段論述:詩題必首句或第二句承出,方見題目。如老杜《題蜀丞相祠》律詩首句曰:“丞相祠堂何處尋?”次曰:“錦官城外柏森森。”此二句猶時文之破題、承題,則蜀相祠方明白也。若前聯第三四句及後聯第五六句指出題目,則偏矣。何大復《呂公祠》首句曰:“落日蕩漾古水濱,邯鄲城邊逢暮春。”前聯曰:“越王台榭草花盡,呂公祠堂松桂新。”題曰《呂公祠》非越王台也,今以“越王台”對“呂公祠”,非題意也,不特偏且虛矣。

絕句稍異,起筆不宜過重,重則難於騰挪,以卒章點題為佳,但起句也不可游離題外,篇幅短小,乏鋪敍之餘地。非不可起筆破題,如此則結句須宕出,方不顯呆滯。
響而不躁,破題要旨。

2.承:
律詩以頷聯為承筆,或寫意,或寫景,要與首聯起筆銜接,不可鬆泛。起筆一聯,僅渾括大概。點醒題意,全在此聯,故有醒題之說。應留有不盡之意,暗埋伏筆以開頸聯。張巡《軍中聞笛》:“苕嶢試一臨,虜騎附城陰。不辨風塵色,安知天地心。門閑邊月近,戰苦陣雲深。旦夕更樓上,遙聞橫笛聲。”頷聯寫軍中情狀,緊接上上聯虜騎,至此題之用意全醒。
絕句亦如是,總以筆墨不用老為上,以留迴旋之地。
抱而不粘,醒題要旨。

3.轉:
轉者,或推廣前境或另開新境,然總有血脈貫通其間,似無關聯而實不斷。如: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頸聯出句言兵禍之久,對句言鄉信之重,乃全詩最著力處,恰是前面所述亂後景象與後自傷衰老之樞紐。

絕句之轉尤其關鍵,正如前面所論,絕句宜乎卒章點題,故通篇之題旨由此造設,結句則水到渠成。
折而不斷,轉折要旨。

4.合:
合者,收束全詩,俾有下落也。白石道人《白石詩話》說:“結尾當有力,如截奔馬。”《四溟詩話》說:“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餘。”沈德潛《說詩晬語》說:“至收結處,紆徐而來者,防其平衍,須作鬥健語以止之。”又說:“收束或放開一步,或宕出遠神。”李漁《閒情偶寄》說:“終篇之際,當以媚語攝魂,使之執卷留連……”施補華《峴傭說詩》道:“做回顧之筆,兜裹全篇”,陳廷焯《白雨齋詩話》雲:“結句貴情餘言外,含蓄不盡。”沈義父〈樂府〉道:“含有餘不盡之意,以景結情好。”

以上諸家分從不同角度對詩結尾作了論述,總括如下:寫景狀情法,太白“孤帆遠影碧空盡,不見長江天際流。”是也;直抒胸臆法,楊炯“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是也;勸慰傳情法,王勃“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是也;以問達意法,樂天“能飲一杯無”是也;宕出遠神法,少陵“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者是也;更上層樓法,張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是也。
截而有餘,收尾要旨。

近年來,頗覺自己的章法趨於嚴謹、綿密,我認為這是熟能生巧的結果,當各種章法爛熟於胸後,下筆時便不為章法所累,否則處處要尋思是否合章法,反為其束縛。茲舉《冬至前夜》“欲雪未曾雪,風刀割面涼。夜從來日短,夢到別時長。清影浮孤館,新芽孕凍床。早知春有腳,不必倚門望。”為例:一聯入手擒題,冬至時節,大雪節氣已過,本應大雪紛飛,但當年這個時節天氣異常暖和,儘管這樣,十月無霜地也寒,風吹在臉上,還是有一股刺骨之寒。有人責我首聯太過,其實我正是想造成一種強烈的對比效果;頷聯醒題,冬至夜乃一年中最長,我不直言其長,而反說來日夜短,已經隱隱開始寫情了,至對句則更明顯;三聯以景物托出情懷,此處要注意的是和上聯的銜接,我一般在承轉之間要安上暗扣,也就是在頷聯對句為頸聯伏筆,這樣轉的時候就不顯得突兀脫節,但是這種伏筆不可過於明顯,否則以後的轉就顯得拖泥帶水,由於夢長才有清影孤館之感慨,因為到了明天,夜就不那麼長了,連做夢的機會怕也少了許多,無限感慨都源於夜之將短!對句則反拓一筆,冬至已過殘冬將盡,春亦不遠,正所謂“否極泰來”,我的詩常能於山窮水盡處逆轉;正由於冬之嚴酷,才愈顯得春之可貴,結聯之意呼之欲出,不過順水推舟,不必倚門望恰是望之太久、太切。

拙作舉要
成篇包括遣詞造句和修辭,其中奧妙無窮,非一言所能盡之。我想就拙作分類進行剖析,以供諸位參酌。

我多半選擇小題材,以寫情愁者居多,有些老先生說我的詩有些消極,對此我不敢苟同,詩之積極與否不在題材的大小,並非高歌猛進就是積極,個人情懷就是消極,關鍵在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所反映的人生態度。古人云:詩言志、詞緣情。“志”從言、從心,在心為志,在言為詩”;“情”亦從心。二者並無本質分別,只不過“志”偏重於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情”側重於人與人的關係。壯志豪情是志亦是情,閒情逸志是情也是志。然而,有人對“詩言志”卻狹義理解,好象非豪邁不足言志。

我之所以很少選擇大的題材,有兩個原因:
一是我所擅長的體裁(律絕)篇幅小,不足鋪陳筆墨,古人多半用古體或歌行來表達,即使“詩聖”老杜亦不能例外;
二是我自覺才力不堪駕馭“許大立意”。但偶爾也不得不隨流,比如,敝邑詩詞學會和縣委宣傳部聯合舉辦“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詩詞大賽,當時我作為大賽評委雖不參賽,卻須提交作品,為應付差事,作了一首絕句:“事無絕對毋庸諱,應許青山偶著塵。化雨春風勤蕩滌,一番蕩滌一番新。”,此篇最大的特點就是未落入政治乾嚎的俗套,立意則不諱言原由——“青山偶著塵”,手法則連用兩 “比”,以“青山”比“黨”,以“春風”比“先教”。他人作品幾乎如出一轍,無不是直接堆砌讚頌之詞,味同嚼蠟。這類題材必要見微知著才好,大處著眼,微處著筆。比如,要反映社會進步,生活安康,可以選擇社會生活的某個側面,通過環境的渲染、細節的描寫,把快樂祥和的勞作場景、悠閒自得的精神面貌抒寫出來,這比空洞的說辭令人信服。

諷時感事之作,在我的集子中也佔有一定的比重,早期的如《憫農三章》、《乾旱雜詠三章》、《雜詠三篇》等,雖不是劍拔弩張,也略用了些曲筆,但少比興,寡韻味,之所以還把這些篇章留存在集中,無非聊備一格。以後便注意用一些輕鬆的筆調,或用調侃法,如:《夢裏當官記》、《赴珠海途經廣州口占》、《題家用水井竣工》諸篇,其中《水井》一篇頗得人贊許,“笑我塵心終未免,不容些許地皮閑。為尋活水支家足,刮盡膏腴及九泉。”;或用憫恤法,如:
《赴黑龍江望奎詩教現場會旅次雜感其二:黑土雖肥,勞作卻苦,其收也不豐,此番擾民甚矣!心實不安,謹賦此以謝》
鄱湖拘我何久,一紙文函促行。
出塞方知鹽味,居家不解世情。
看山看水殊色,聽雨聽風獨清。
欲擷秋光成句,那堪瘦樹寒鳴。
《車水吟》
雲深不遮日,熱浪灼苗黃。
村澗水車陡,農夫背影長。
聽蟲聲欲躁,待飯樹微涼。
倦眼稍開合,居然到小康。

或用反諷法,如:
《辛巳駐點多寶借宿農家*秋》
才歇鐮刀又曬場,農家活計一何忙。
月牙初上風聲細,暑氣漸消秋夜涼。
收拾碗盤邀父老,扯開桌凳話家常。
爭誇政策今偏好,兌現白條奔小康!

諷刺之作當“以諷為主,刺為輔”,出語須忠厚,不可以罵為詩,去年有一絕云:
風霜萬里豈堪論,若個遊山玩水人。
我本無心辯何益,淡然一笑遠囂塵。
(《望奎歸來遭人詰責不容與辯因有是感》),第三句原為:“我不舌長何必辯”有違忠恕之道。

詩人應長懷悲憫之心,則不失為詩之道,我有些篇章雖然主題不專於此,卻能引發悲憫之情,如:
暑氣蒸蒸餘勢遒,忽然一夜轉深秋。
風號北牖聲頻裂,雨打空街水亂流。
宿鳥畏寒團老樹,野人當值困孤樓。
誰家更有無眠客,既熟糧棉歎未收。
(《十月三日暴風雨夜當值》)

詩人多有牢騷,我也不例外,但在牢騷之餘,每能折轉一筆收尾,立意便自高了一層。如:《秋將至之三 樓望》
久屈炎威不上樓,憑樓又見蓼花洲。
太多世相撩人眼,些許牢騷亂筆頭。
忽爾白雲翻作墨,當時青葉嚇成秋。
此中涼熱皆滋味,尚有忘機一野鷗。
《某人雨夜過訪,笑吾耽詩自誤,詩以答之》
狂風挾電過蓬門,一枕清眠碎作塵。
有夢不曾逢亂世,無能只合做詩人。
中年況味堪誰說,小我情懷咸自珍。
明月沉吟雲外久,幾番卻被雨磨新。

人說我善狀情,往往能引起共鳴。秘訣不外乎三:
一情真;
二情景交融;
三筆法細膩。

曾作《山妻》二首,其二云:
偶將脂粉撲輕輕,歲月滄痕撫不平。
我見尤憐鏡中影,當年一笑也傾城。
此篇幾乎成了我的代表作,網路識我之人無不能誦,據一位同庚詩友說當時幾乎掉淚,手法其實平常,選材也無獨特之處,惟“真”與“細膩”而已;《先君二十七周年忌辰有寄》:
勉支數口苦兼辛,坐沐春風不覺貧。
憐我弱軀殷切切,誨人後學樂津津。
有時欲效斑衣戲,無計能將白髮親。
二十七年如一日,每思夜半到孤墳。
此篇亦只在一個“真”字

《風雲際會四首--為雲弟與風兒過訪而作》
一、
雙燕低徊銜老枝,殷殷雷電繹成詩。
翻騰莫訝平湖水,合是風雲際會時。
二、
連袂優遊過野圻,風開天目一鷗飛。
盤旋便欲攜雲下,與我同參物外機。
三、
風掃雲台霽色微,一飄殘絮濕人衣。
我知春日漸行遠,瘦了青山可再肥?
四、
暑氣初蒸雀噪枝,湖山憔悴亂雲披。
清風若許如人意,吹借榆錢卜後期。

四首均是當時眼前之景,不著一字言情,而情自見。

人在世俗中生活,難免應酬,應酬詩作為三應詩之一,歷來為人所詬病,但有幾人真難免卻?我不輕為應酬詩,其所占比例卻也不小,可見為人之無奈。其中應酬最多的便是賀人壽辰,通常認為:
一要極盡讚美之能事,無論賢愚皆為聖賢,醫者華佗扁鵲,詩者李杜蘇辛,若碰巧是女性,非易安班蔡不足媲美;
二要祝福萬壽無疆,身體康健。在我看來這種套套實在沒有必要,也寫不出好詩,比如送人生日禮物,難道非得壽桃、壽麵、生日蠟燭?對長者可以按常規寫法,但一要得體,符合雙方身份;二要寫出對方特質。送之者不卑,受之者欣欣。如:
《賀葉老純一先生杖朝》
南皖飽儒孤棹行,無端湍急暗流生。
幾經顛沛風波靖,獨剩瘦寒名利輕。
亦幻亦真原是夢,一花一草總關情。
天容此老身心健,八十華年僅半程。
《賀臺灣敏翔詞長喬遷羅浮宮大廈兼為之壽》
羅浮別墅淨無塵,倩此清幽作壽民。
閑日消磨千卷破,奇花點綴四時春。
寄情網路真如意,繞膝兒孫最可人。
我料斯翁存一念,早看臺海闔家親。

而朋友間或對晚輩則完全可以拋開賀辭,以對方的名字、工作、性格或雙方友情等為立意取向,如:
《立秋日預為秋靈壽》
去年今日正逢秋,倩得清風滿小樓。
隔網電波連一線,同門雅聚散千愁。
閒情邀取東籬月,老眼望穿西半球。
恨不習成縮地術,葡萄美酒與君浮。
《遙寄雪兒生辰》
遙向海隅聽鼓浪,雪花飛濺水雲間。
素心不共潮翻卷,小立軒窗一影嫻。
《寄安寧狂生遙為本命年賀》
生曰癲狂為底狂?不堪塊壘壓剛腸。
攖人世網誰能脫,碰壁生涯事可傷。
宜縱詩情忘物我,好揮劍影入蒼茫。
巴山蠡水遙相念,濁酒呼來到夢鄉。

詩的題材眾多,詩法豈能詳盡。翻開前人詩話論詩法者不少,聲調韻律、謀篇佈局、句法修辭…不一而足,其中不乏真知灼見,足為我輩所法。然自有詩以來總是先有詩而後有法,所謂詩法乃是後人總結前人作品的結果,難免因個人的喜好而帶上主觀的色彩,一家之言不足泥之!所以我在教授弟子時每每要強調:“我只告訴你們可以這樣,而不是必須這樣,我不願意看到你們成為一個個的小野人(我有一網名為鄱湖野人),寧為自己第一,不為李杜第二。

總之,法不可廢,亦不可泥,廢之則亂,泥之則死!運用之妙,在乎一心!然則五絕簡約清暢、七絕靈巧舒展、五律高古淡雅、七律雍容穩健,此為基本之特點。至於謀篇佈局,遣詞造句,乃至選材立意無不順應於此,否則斷難成篇,或不倫不類。法之法旨在無法,無法非無章法也,血脈貫通、渾然一體,人不得窺之焉。

學詩十年,不可謂無得,然所得愈多,所惑也愈多,愈深入愈覺自己膚淺,可見詩學之浩淼無窮。如同步入一個迷宮中,左右不得妙門,但只看見一絲光明便自不凡!總結十年之創作經驗,惟得“中庸”二字,俗與雅、古與今、虛幻與真實、繼承與創新……俱“執兩端而取其中”,如此而已!

由於所學有限,加之沒有師門源流,以上所論難免零散而雜亂,無系統性可言,懇請諸位方家不吝斧削!希望我的發言能起到抛磚引玉的作用,則庶幾不負本論壇所望!
謝謝!




   [ 鄱湖野人 2006-11-07 11:20 編輯 ]
    天下文壇  天下文壇 鄱湖野人  2006-10-26 01:52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萬象終歸餘獨我 一生無奈是多情

江右詩社/野雲廬
回覆:  好極了        第 2 樓 

   碧水山庄主人




天下巨星
積 分:8036
貨 幣:8126
發帖數:1495
來 自:南京

 

   時間:2006-10-27 14:38    編輯主題 引用回覆 檢視作者資料 給作者發悄悄話 檢視作者的所有帖子 版主操作 刪除主題    到頂端

   好極了
   摘自 天下文壇   碧水山庄主人  2006-10-27 14:38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1 下載、排版、打印,準備好好拜讀![CCB]13[/CCB][CCB]13[/CCB][CCB]13[/CCB]
    天下文壇  天下文壇 碧水山庄主人  2006-10-27 14:38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六合印社歡迎您!QQ:360704061
謝長征,南京市六合區環城中路49號104室;手機:13851454751(微信同號)
碧水肖像印专刻店歡迎您!http://shop.zgzkw.com/bbs/forum-996-1.html
回覆:  先生之诗学素养,�.        第 3 樓 

   苏堤春柳




天外来客
積 分:5
貨 幣:5
發帖數:0
來 自:Unknow

 

   時間:2006-10-29 19:31    編輯主題 引用回覆 檢視作者資料 給作者發悄悄話 檢視作者的所有帖子 版主操作 刪除主題    到頂端

   先生之诗学素养,�.
   摘自 天下文壇   苏堤春柳  2006-10-29 19:31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先生之诗学素养,足为风范!
    天下文壇  天下文壇 苏堤春柳  2006-10-29 19:31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回覆:  精彩         第 4 樓 

   太阳风





積 分:0
貨 幣:0
發帖數:0
來 自:

 

   時間:2006-11-06 07:39    編輯主題 引用回覆 檢視作者資料 給作者發悄悄話 檢視作者的所有帖子 版主操作 刪除主題    到頂端

   精彩
   摘自 天下文壇   太阳风  2006-11-06 07:39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佩服

纷纭世事一局棋,听似先生在论诗.
今夕应知窗外月,天然成句话当时

[CCB]1[/CCB][CCB]2[/CCB]




   [ 太阳风 2006-11-06 07:45 編輯 ]
    天下文壇  天下文壇 太阳风  2006-11-06 07:39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回覆:  我最愛讀這一節 ! 說得好 !        第 5 樓 

   二覺陀




榮譽版主
積 分:127134.64
貨 幣:26894.64
發帖數:4916
來 自:香港

 

   時間:2006-11-07 11:52    編輯主題 引用回覆 檢視作者資料 給作者發悄悄話 檢視作者的所有帖子 版主操作 刪除主題    到頂端

   我最愛讀這一節 ! 說得好 !
   摘自 天下文壇   二覺陀  2006-11-07 11:52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我們不與前賢比高低,甚至不必與時人比高低,但不可不與自己比高低,要不斷挖掘潛能,一步步超越自己,充分享受超越自己的過程,而不計較是否出人頭地,只有超越了自己才有可能超越別人。」

    天下文壇  天下文壇 二覺陀  2006-11-07 11:52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繁简字互换 http://bunbun000.com/home/word/
 
社區在線 498   發表主題 發起投票 | 關 閉 窗 口
回覆標題:
UBB 標籤:
縮放輸入框: 5 6

回覆內容:
   UBB 標籤說明  [表情分頁] [表情全顯]
表情圖片:

讀取表情圖片中......
會員代號:  會員密碼: 
貼圖 URL: (可自動分析圖片連接)
連接 URL: (可自動分析多媒體連接)
 附件 :  附件說明:  
附件上載限制在 200 K 以內
 回覆選項:  限註冊會員 HTML代碼  限積分 以上




Powered by CCB Version 201105 © 2007-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cpu:1 ms, page:11 ms,Read:14, Writ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