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首頁 最新帖子 主題搜尋 社區娛樂 資料修改 會員註冊 會員登錄 離開系統 
蘇軾之[和子由澠池懷舊]提疑/曉楓
留言簿 精品區 我的主題 我的檔案萬年曆
天下文壇 > 學術論衡 > 蘇軾之[和子由澠池懷舊]提疑/曉楓   塌鼻子先生  添翠軒  
發表主題 發起投票 | 關 閉 窗 口   
  發帖人 主題標題:  蘇軾之[和子由澠池懷舊]提疑/曉楓       回覆數: 1 點數: 1041  第 1 樓 

   xianyun




天下新星
積 分:115.6
貨 幣:115.6
發帖數:93
來 自:谁都知道

 

   時間:2005-05-08 17:29    編輯主題 引用回覆 檢視作者資料 給作者發悄悄話 檢視作者的所有帖子 版主操作 刪除主題    到頂端

   蘇軾之[和子由澠池懷舊]提疑/曉楓
   摘自 天下文壇   xianyun  2005-05-08 17:29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1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君知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子瞻此手誠可為千古絕唱,相信眾所皆知,惟曉楓所蒐資料中亦有提疑者如:

紀昀評注:前四句單行入律,唐人舊格,而意境恣逸,則東坡本色!

案曉楓所知,頷聯不按律對,似當為變格,唐時崔顥之[黃鶴樓]是一例,然曉楓所欲請益先生及諸位賢達者

1.變革體只限於頷聯乎?其意趣在何?

2.既是變革當非常態,然其應用時機若何?

3.詩中意在慨歎無常,前四句景物為憑藉後四句人事凋零作藉諭,然而我個人揣摩場景卻感覺(或許是自己未能深體詩境之因),前半段之景猶在雪泥鴻爪之境忽而急轉場幕成為方外僧友凋零之嘆,連結上有點辛苦,雖然意趣不失;這樣的情景是否也可探尋到子瞻當時當是百感交集下所成,腦中場幕浮現往事歷歷思緒在此交纏下所致!


**曉楓不才,只是興來吟詠至此突發奇思,前時因恐招啼笑皆非之慮久不敢提疑,然請示先生後先生示之貼上再說,還請諸位莫怪才庸之過並不吝賜教!
    天下文壇  天下文壇 xianyun  2005-05-08 17:29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老去紅塵無所念  白雲未必若吾閑
回覆:  相关回復        第 2 樓 

   xianyun




天下新星
積 分:115.6
貨 幣:115.6
發帖數:93
來 自:谁都知道

 

   時間:2005-05-08 17:34    編輯主題 引用回覆 檢視作者資料 給作者發悄悄話 檢視作者的所有帖子 版主操作 刪除主題    到頂端

   相关回復
   摘自 天下文壇   xianyun  2005-05-08 17:34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鄱湖野人:
1.詩之變格多在上半,歷來如此。我想大致原因是:A.就結構而言,前半者頭也,後半者尾也,尾者根底、下盤也!下盤不穩則通盤散亂,所謂虎頭蛇尾,頭重腳輕者是;B.就為詩場景而言,上半多信口而吟,漫不經心,飄忽俊逸,以吟景為主,下半轉入理趣,苦心孤詣,凝重厚實。東坡向不為格律所拘,如此詩之七句想是信口而出,其實此句改“君”為“汝、爾、子”均無不可,然以東坡之性格不屑更改也是可能的。
2.變格宜乎偶得,固不可刻意求之,當變則變,當正則正,皆在不經意間。刻意求變失之輕浮,刻意求工則失之呆滯。
3.此處你理解得不錯,東坡好與方外人友,此詩當是懷念其方外至交,故地重遊,觸景生情,感人生之慨!
曉楓:
經師傅剖析後,曉楓有更一層的認知了,曉楓深謝師傅詳解!
L.A.Tim:
蘇軾著名的【和子由澠池懷舊】一詩寫於嘉祐六年,當時他是從汴京遠赴鳳翔任職,弟弟蘇轍與他手足情深,一路送他至鄭州才分手,澠池寺位於鄭州至鳳翔的途中,蘇軾將獨自經過,蘇轍想起五年前,他倆曾在澠池寺寄宿過,便寫一詩寄給哥哥:

【懷澠池寄子瞻兄】蘇轍
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
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渡古崤西。
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
遙想獨遊佳味少,無言騅馬但鳴嘶。

蘇軾路過該寺,卻發現老僧已死,骨灰被奉置於新塔中,而當年題詩的牆壁早已頹壞,題詩也不復可見。心生感慨,於是次韻和詩,答覆蘇轍:

【和子由澠池懷舊】蘇軾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君知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這詩的頷聯乍看好像沒對仗,其實是很高難度的流水對,兩句意涵前後連通,如流水之進行o 對仗方面雖稍寬,但於頷聯無礙,'泥' 對 '鴻',一高一低但同為名詞,'上' 借作動詞用,對 '飛','偶然' 對 '那復' 工整,'留' 對 '計',皆動詞亦工,最後 '指' 與 '爪' 當句自對,'東' '西' 亦自對o 律詩的頷聯允許寬對、借對與自對,頸聯通常只允許工對與鄰對,因此蘇軾這詩並非失律或變格o
月川之信:
【和子由澠池懷舊】蘇軾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君知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記得以前看到的尾聯出句似為(往日崎嶇還記否),不知
哪個版本才是??
小弟以為若是寄給自己弟弟的,用"君知否"未免太見生了
些??疑甚!!
L.A.Tim:月川所言甚是, '往日崎嶇還記否' 才對o

鄱湖野人:

謂之出律,並非頜聯工與不工的問題,乃是指七句“君知否”而言,或者如月川詞長所疑。頜聯“上”字意為方位,蓋“上”本義亦可為動詞,此為借對一種,與借形借音借義成對一般,並無甚疑惑。


    天下文壇  天下文壇 xianyun  2005-05-08 17:34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老去紅塵無所念  白雲未必若吾閑
 
社區在線 863   發表主題 發起投票 | 關 閉 窗 口
回覆標題:
UBB 標籤:
縮放輸入框: 5 6

回覆內容:
   UBB 標籤說明  [表情分頁] [表情全顯]
表情圖片:

讀取表情圖片中......
會員代號:  會員密碼: 
貼圖 URL: (可自動分析圖片連接)
連接 URL: (可自動分析多媒體連接)
 附件 :  附件說明:  
附件上載限制在 200 K 以內
 回覆選項:  限註冊會員 HTML代碼  限積分 以上




Powered by CCB Version 201105 © 2007-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cpu:1 ms, page:1 ms,Read:11, Writ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