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首頁 最新帖子 主題搜尋 社區娛樂 資料修改 會員註冊 會員登錄 離開系統 
敏翔專論
留言簿 精品區 我的主題 我的檔案萬年曆
天下文壇 > 學術論衡 > 敏翔專論   塌鼻子先生  添翠軒  
發表主題 發起投票 | 關 閉 窗 口   
  發帖人 主題標題:  敏翔專論       回覆數: 16 點數: 10313  第 1 樓 

   xianyun




天下新星
積 分:115.6
貨 幣:115.6
發帖數:93
來 自:谁都知道

 

   時間:2005-05-08 15:46    編輯主題 引用回覆 檢視作者資料 給作者發悄悄話 檢視作者的所有帖子 版主操作 刪除主題    到頂端

   敏翔專論
   摘自 天下文壇   xianyun  2005-05-08 15:46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1 漫談『孤雁入群』 敏翔
『斯文緣起』
大陸、許曉春教授:讀《金剛經》有得:
『一盞清茶一本經,露台木落夕陽明。
慣看冬國凋零事,吩咐塵心入梵聲。』

香港、李凡詞長唱和:『金剛經冊讀曾經,無奈凡心點不明.
流水高山皆梵境,涼亭只聽杜鵑聲.』 

寄園寄客詞長唱和:『愛品清茶不誦經﹐人間百態實難明。
閑時只問畦前事﹐莫辨風聲或竹聲。』
古典詩詞雅集網站、卞思版主:『未必紅塵著意經,總因前業種無明,
機關算盡何由得,不及邊秋一雁聲。』

敏翔唱和:『一卷金剛濟眾生;法身端坐見光明 。
人間何處無津筏;萬頃狂濤亦佛聲。』
『激石磨光不計秋;金經四句作清修。
大乘焉可分宗派;密法兼持奕世留。』

思虹詞長回應:拜讀 敏翔前輩大作中言及“金經四句”,茲就所知略記之,
獻曝以為注解,惟祈前輩不怪罪並惠予指導。
今通用之鳩什摩羅譯本中,四句之偈有二:一曰: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思虹按:此偈各譯本大同小異,般若部數提及。
一曰: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思虹按:此偈各譯本句數參差不同,甚至有譯成八句者。
許曉春教授:謝謝李凡兄、寄園兄、卞思版主、敏老的賜和。
自己喜歡時常讀讀佛經,我的讀書三用是:讀佛經清心,讀史書
醒腦,讀詩詞明目。
“流水高山皆梵境,涼亭只聽杜鵑聲。”李凡兄另有禪機。
“閑時只問畦前事﹐莫辨風聲或竹聲。”寄園兄難得的糊塗。
“機關算盡何由得,不及邊秋一雁聲。”卞思的更加高遠。
自己非常喜歡。

敏老的詩弟子不敢論,因為其中有更大的佛法。弟子合十,細細領會。

紐約、李德儒詞長唱和:『邪惡貪淫念不生,待人行事要光明;
自然佛祖心頭坐,何必金剛佈法聲。』
敏翔回應:誠按『經』字屬下平聲第九【青】韻腳;『明』『聲』二字屬下平聲第八【庚】韻腳;故換『生』字再和一首:
『一誦金剛敬意生;欣看佛殿放光明。
晨鐘喚醒痴心客;圓證菩提百八聲。』

香港、李凡詞長回應:
謝敏老點悟.用〔經〕字可看成孤雁入群吧.


『 網 路 回 應 。 敏 翔 敬 覆 』

蘇軾、「廬山詩偈」乃悟道之詩,有三首。其一云:【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未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敏按】:未或作不。這是一首押一東韻的七絕;『同』、『中』二字屬一東韻。可是第一句押的是二冬韻的『峰』;雖然一東,古通二冬韻,在擊缽比賽近體詩時是忌諱的。第一、二、四句,句末韻腳必須一韻到底,不能通韻。

『詩偈』『閒詠詩』是可以通融的,美其名曰『孤雁入群』。只有在首句可以借韻,若在第二句、第四句則不能叫做「孤雁入群」。茲舉拙稿為例:

《邁入二千年 二首七絕》:三江
「千禧曙色滿春江,繡虎雕龍志未降。
五彩重光新世紀,中華復旦舊家邦。」(第一首)
『心靈世紀入禪窗,鐘響千禧一杵撞。
揭諦波羅僧揭諦,雙修福慧志無雙。』(第二首)

【敏按】:第一首擊缽原作「中華復旦舊家鄉」,『鄉』字在七陽韻,出韻故落選。第二首『窗撞雙』三字皆「江」韻,一韻到底故高中入選。
《上堂法語》惟信禪詩云:「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舊見山祇是山,見水祇是水。大眾!這三般見解,是同是別?‧‧‧‧‧‧」───蘇東坡的這首詩意,便是「未參禪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境界。

蘇軾、「廬山詩偈」,其二云: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原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修道人在尚未「見道」之際,日夜急急惶惶,恨不得有個「澈悟」。所謂:「大事未明,如喪考妣。大事已明,更喪考妣」(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證見「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時,纔翻然曉得:「生佛一如,迷悟不二。本自現成,有何稀特」?所謂:「一念不生全體現,依然本地舊家風」。「狂心不歇,歇即菩提」(到得原來無別事)。此中意義正和惟信禪師的「而今得個休歇處:依舊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有些相似。

【敏按】:《廬山詩偈》的第二首:一、四句都是相同的,這在擊缽、近體詩也是忌諱的。第一首「未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不同句有兩個『山』字重複,這在擊缽近體詩:律詩、絕句裡都是忌諱的。白居易的近體詩,重複字者所在都有,可見重複、孤平、八病都是人為自限的。若在一句中,故意重複字詞者謂之串珠格:見拙編《古今律聯韻粹》(P. 342.)。

未參禪前所見山水,是「認假相為真實」的凡夫執著見地。及至「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的地步,已是悟見「真空的理體」功夫。再到「得個休歇處:依舊見山還是山,水還是水」的境界:這已是從真空而轉向妙有的道理了。然而,這時所見的「山山水水」,已是「如幻如化,非有非空」;凡夫的「死著固執」,不可同日而語矣。故「到得原來無別事」,依舊是「廬山煙雨浙江潮」而已。

蘇軾、「廬山詩偈」,其三云: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明日如何舉示人。」
這首意境更高妙,前兩句乃透示著:「翠竹黃花無非般若,風流鳥語盡是佛音」的意境。「清淨法身」即是「常寂光佛土」,只以眾生妄想執著,起惑造業,不能證得而已。假若能直下認取,立地承當:則塵塵剎剎,無一而非佛法妙用矣。
「夜來八萬四千偈」者:意謂:釋迦如來,大作夢中佛事。所說「八萬四千法門」:本來是在「無法可說」之中,而方便的「說而未說」。既然是「無法可說」「說而未說」,那麼還有何法「舉示於人」的呢?此正所謂:「向上一路,千聖不傳」之境。其實:「真實佛法,無開口處」。「開口便錯,動念即乖」。也實在無法度用「語言文字」表達的了!

【敏按】:何謂「孤平」?第三句「夜來八萬四千偈」就是:一個平聲字『來』,被三個仄聲字『夜、八、萬』夾著:犯了近體詩之大忌。偈體之詩,不在近體詩之列,並不忌諱孤平.。但這卻是一首千古傳頌的好詩。尤其是「起聯」兩句是非常高妙的「對句」。「廣長舌」對「清淨身」拗句甚妙;色聲相對。
一般詩人以為近體詩(絕句、律詩),起聯首句可押韻亦可不押韻。其實不然,據我觀察白居易的五律,首句若不押韻,通常都成對句:《古今律聯韻粹》:
(一) 除夜:薄晚支頤坐;中宵枕臂眠。(P. 24.)
(二) 題噴玉泉:泉噴聲如玉;潭澄色似空。(P. 27.)
(三) 南塘暝興:水色昏猶白;霞光暗漸無。(P. 34.)
(四) 天竺寺:錫杖登高寺;香爐憶舊峰。(P. 37.)
(五) 題報恩寺:好是清涼地;都無繫絆身。(P. 38)
(六) 晚歸早出:筋力年年減;風光日日新。(P. 56)
(七) 雙池:向晚雙池好;初晴百物新。(P. 67)
(八) 閑坐:煖擁紅爐火;閑搔白髮頭。(P. 69)
(九) 酬思黯戲贈:鍾乳三千兩;金釵十二行。(P. 73)
(十) 贈內子:白髮方興歎;青娥亦伴愁。(P. 75)其餘從略
袁枚、《黃鶴樓》:『萬里青天月;三更黃鶴樓。湘簾才手捲;漢水拍天流。
山影如爭渡;漁歌半入秋。深宵無鐵笛;空自泊孤舟。』(P. 32)
袁枚、《觀 瀑》:『天上從無海;空中忽有潮。橫飛珠萬點;高挂布千條。
映日光無定;終年響未消。我來嘗一勺;不負許由瓢。』(P. 30)
袁枚、《月下彈琴》:『明月照青琴,嫦娥似解音。』(五律首聯不對仗,必押韻)
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誠按:春,動詞,剩下。台語音伸勻的伸ㄘㄨㄣ。春若解為春天者皆非;全國唐詩翻譯,沒有一本正確的。若譯:「春天來臨,只見雜草叢生,荒城一片空寂」如何對『國破』?看我怎麼翻譯:城池戰亂之後,蕩然無存,只剩雜草叢生,一片荒涼。)
杜甫、《收京》:『汗馬收宮闕;春城鏟賊壕。』(五律首句不押韻,必對仗)
杜甫、《遣興》:『干戈猶未定;弟妹各何之。』(五律首句不押韻,必對仗)
杜甫、《月》:『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五律首句不押韻,必對仗)
杜甫、《江漲》:『江發蠻夷漲;山添雨雪流。』(五律首句不押韻,必對仗)
杜甫、《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五律首句不押韻,必對仗)
杜甫、《月夜憶舍弟》:『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五律首句押韻,不對仗)

《白居易集、七律》:誠按:七律起句不押韻,起聯必成對句。起句若不押韻,又不成對仗,則不配列入擊缽近體詩矣。此類之詩,僅稱古詩、偈詩、閑詠詩矣。
(一) 眼暗:早年勤倦看書苦;晚歲悲傷出淚多。
(二) 曲江醉後:郭東丘墓何年客;江畔風光幾日春。
(三) 晏坐閑吟:昔為京洛聲華客;今作江湖老倒翁。
(四) 自詠:悶發每吟詩引興;興來兼著酒開顏。【敏按:三仄頭、近體詩很忌諱,古人無所謂。「興」字故意重複在上聯末字與下聯首字相連者叫作頂真格。七律起句押韻;五律起句不押韻是正格的】

《白居易集、五律》自詠:「鬚白面微紅,醺醺半醉中。」(首句押韻,不對仗)
《白居易集、七絕》:誠按:七絕起句必押韻是正格的;凡變格必對仗。
(一) 高相宅:「青苔故里懷恩地;白髮新生抱病身。
涕淚雖多無哭處,永寧門館屬他人。」
(二) 夢 舊:「別來老大苦修道;鍊得離心成死灰。
平生憶念消磨盡,昨夜因何入夢來。」
(三) 廳前桂:「天台嶺上凌霜樹;司馬廳前委地叢。
一種不生明月裏,山中猶校勝塵中」
(四) 題峽中石上:「巫女廟花紅似粉;昭君村柳翠於眉。
誠知老去風情少,見此爭無一句詩。」
(五) 東樓醉:「天涯深峽無人地;歲暮窮陰欲夜天。
不向東樓時一醉,如何擬過二三年。」
(六) 長樂坡送人:「行人南北分征路;流水東西接御溝。
終日坡前恨離別,謾名長樂是長愁。」
(七) 愛詠詩:「辭章諷詠成千首;心行歸依向一乘。
坐倚繩床閑自念,前生應是一詩僧。」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丘逢甲、離台詩》:「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
扁舟去作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高明誠、奉天宮廿載宣道》:「遵行聖道遵先覺;啟發心靈啟後知。
廿載宏揚神顯赫,奉天宮闕仰威儀。」
錄自《古今律聯韻粹》(P. 45)此拙稿乃
全國聯吟掄元之作,作於台北松山。

《吳身權、夜聆莫月娥老師『大雅天籟』》
歲 末 微 寒 夜 , 漫 傳 蒼 勁 音 。 獨 聆 初 版 曲, 同 感 古 人 心。
把 酒 連 杯 飲 , 隨 詩 入 口 吟 。 更 殘 情 未 盡, 醉 底 意 猶 深。
《高明誠、祝莫月娥詞長大雅天賴出版敬次子衡兄原玉》
月 娥 培 後 秀 ; 天 籟 振 元 音 。展 現 王 維 筆 ; 弘 揚 杜 甫 心 。
長 歌 懷 雅 興 ; 獨 醒 發 豪 吟 。白 雪 重 開 唱 ; 春 風 化 雨 深 。

許曉春教授回應:『多謝敏老指點,我就照單全收了。』
『多謝敏老點化,弟子細細領會。

不知在何處能看到《釋春三十解》的全文?
在今人選注的古人詩集中,常常能看到一些明顯的誤解。這些誤解多是由對古字詞的考證不足引起的。除此之外,一些常識性的錯誤也會造成許多誤解。例如,唐人荊叔的《題慈恩寺塔》
漢國山河在,秦陵草木深。這秦陵在許多注本中,都作雄偉壯觀的秦始皇陵解。殊不知在慈恩塔無論怎麽放眼也看不到遠在百里之外的始皇陵,能看到的只有東南方向曲江池對岸古宜春苑中的秦二世陵。荊叔由亡國的胡亥聯想到社稷的安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還有“大漠孤煙直”,許多注本作狼煙、炊煙、烽煙解。殊不知這是大漠的一種自然現象。即由大漠的渦旋氣流卷起的龍捲風形成的煙柱。我由於時常出塞,這種現象見得多了。 所以,作注也要下功夫才行,像敏老這樣的執著和認真確是吾輩學習的榜樣。』

口占兩首絕句為結尾:《悟雎鳩》:『如來無法語,動念即成乖。玉磬千聲響,金鐘一曲諧。』;
《悟道》:『溪聲不是廣長舌,緣覺莫燒功德林。翠竹黃花皆般若,風流鳥語如佛音。』!

The End.




   [ xianyun 2005-05-08 15:57 編輯 ]
    天下文壇  天下文壇 xianyun  2005-05-08 15:46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老去紅塵無所念  白雲未必若吾閑
回覆:  漫談『孤雁入群』 敏翔/L.A.Tim        第 2 樓 

   xianyun




天下新星
積 分:115.6
貨 幣:115.6
發帖數:93
來 自:谁都知道

 

   時間:2005-05-08 15:59    編輯主題 引用回覆 檢視作者資料 給作者發悄悄話 檢視作者的所有帖子 版主操作 刪除主題    到頂端

   漫談『孤雁入群』 敏翔/L.A.Tim
   摘自 天下文壇   xianyun  2005-05-08 15:59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1 此貼您已經花了1 園閱讀費,可以閱讀 *@@* 了,要看仔細
貼主共投資了 10 園血本,每份定價 1 園出售
貼主目前虧損 -9
購買者1人
  1 1

台灣的傳統詩社,對於聲韻格律之要求,比起港澳、大陸與海外都還要嚴格,這也許是因為台灣秉承了清代詩風,又逃過了五四運動、文化大革命等劫難之故,高詞丈在這麼嚴緊的環境中創作,仍屢次掄元,佳作不斷,是非常不簡單的o
    天下文壇  天下文壇 xianyun  2005-05-08 15:59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老去紅塵無所念  白雲未必若吾閑
回覆:  漫談『孤雁入群』 敏翔/敏翔        第 3 樓 

   xianyun




天下新星
積 分:115.6
貨 幣:115.6
發帖數:93
來 自:谁都知道

 

   時間:2005-05-08 16:00    編輯主題 引用回覆 檢視作者資料 給作者發悄悄話 檢視作者的所有帖子 版主操作 刪除主題    到頂端

   漫談『孤雁入群』 敏翔/敏翔
   摘自 天下文壇   xianyun  2005-05-08 16:00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1 此貼您已經花了1 園閱讀費,可以閱讀 *@@* 了,要看仔細
貼主共投資了 10 園血本,每份定價 1 園出售
貼主目前虧損 -9
購買者1人
  1 1

古今律聯韻粹 高明誠編著

古今律聯韻粹序 (陳序)
民國六十八年頃,余初識高君明誠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君投我以詩,余亦報之,此後詩函還返,年必數巡。然後知君之愛詩、好詩,蓋出其本心;而其賦詩、吟詩,亦率由真情。《詩‧序》嘗云:「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故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詩既以言志,然則君之志何在?二十年來,君教導學子,沉浸學術,教而不倦,學而不輟,然念念以中國學術自任,時時以中原雅音教人,飲水思源,囓果尋本,故君不自絕於炎黃子孫,不自外於大漢血胤,以此自勵,以此教人,諄諄不息,黽勉無已。故發為詩歌,必華夏之正聲,中州之雅韻也。

君之詩作,情意暢達,無隱而不達之情,無竭而不宣之旨。余嘗怪其何術以致此耶?正思慮間,君忽叩門而入,持所編《古今分韻詩選》一冊以示余,以古今詩人之律體詩,以詩韻上、下平三十韻之次第,按韻選錄,檢一韻而詩家群現,查一字而珠玉駢臻,誠學詩之妙術,習詩之絕技也。猶憶昔年,余亦愛詩,而不得其法。先師林先生景伊(尹)誨余曰:「汝欲將詩寫好,應多讀蘇東坡詩。」時余已大學卒業,年齡既長,記憶不若童年,不能每詩背誦,則所謂【多讀】者,當如何以讀之,始為【多】乎!久之,始以余熟練《廣韻》切語之法,盡數抄錄。余抄蘇詩,先按《佩文韻府》三十平韻韻目註記於每詩之下,然後依一東、二冬……三十平韻之次,逐詩抄錄,因有《蘇詩分韻類鈔》之作,初亦不自覺,迨抄畢下平一先韻後,作詩如有神助,昔之苦思而不能成篇者,今則振筆而成,此固可為知者道而難與眾人言也。今君此法,竟與余之所學,同出一轍,何相契之深耶!

君非特有《古今分韻詩選》之作,今復再進一層,欲將古今詩人律詩中之對句,按韻摘出,依韻彙聚,而編為《古今律聯韻粹》。昔康熙御敕所撰《佩文韻府》,經始於康熙四十三年,五十年書成,以帝王之力,集滿朝儒臣,尚費時八載,始克竣事,可供詞人抉擇詞彙之參考,有益詩人撰寫詩文之啟沃,然多以二字、三字為類,最多四字成詞,猶未若高君此作之摘錄對句之詳備也,其有功於詩學,固不待言。故樂為之序,以告世之用此書者。
陳新雄謹序於臺北市和平東路鍥不舍齋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七月十四日



興詩制暴(七律十二文)
頹風欲挽賴斯文。未許時潮病態紛。
制暴騷章宏聖教。起衰彩筆掃妖氛。
屏除戾氣中興象。淨化心靈大雅群。
三百無邪維正道。揚清激濁建殊勳。周希珍
  
當今社會亂紛紛。抗議潮流日耳聞。
不識綱常違正理。深期道統靖妖氛。
昌詩化暴尊賢聖。激濁揚清學典墳。
願藉騷風頻蔚起。堂堂筆陣掃千軍。陳文賢
  
詩園美景待耕耘。覓徑尋幽不厭勤。
拂拭性靈消戾氣。詠吟花月學斯文。
賞心佳句人人愛。悅耳歌聲處處聞。
安得鴻詞三百首。敢將黑霧化祥雲。宋哲生
  
劇憐濁世亂紛紛。欲挽頹波倡以文。
缽振騷風揚聖教。筆濡鯤海掃妖氛。
且將有斐中流柱。來契無邪大雅群。
吾道正聲除暴戾。詩人職責合精勤。吳東源
  
時風脫序起兇氛。槍影刀光已慣聞。
盜匪殘民頻玩法。江湖賭命屢傷群。
安良制暴弘詩教。勵正匡邪振藝文。
筆劍騷旗驅虎豹。河清海晏燦祥雲。莊秋情
  
道義淪亡俗累紛。興詩制暴振斯文。
詞章未許逢千劫。旗鼓還期出萬軍。
句繼歐蘇忘寢食。才追班馬會風雲。
憑誰著論治台史。顏鄭應同第一勳。余垂宗
  
圍標綁票亂紛紛。四伏危機四海聞。
跋扈公權心有鬼。囂張暴力目無君。
宏揚國粹追元亮。淨化靈臺繼右軍。
扢雅騷壇先自律。揮毫協志掃妖氛。高明誠
  
當今世態亂紛紛。悖理傷淪每日聞。
鼓吹騷風消暴虐。弘宣雅韻靖塵氛。
溫柔處事千家順。篤厚為人萬眾欣。
舉國鷗朋齊奮起。心靈改革建奇勳。賴長宗
  
治安不力罩烏雲。黑道囂張起糾紛。
綁票欺凌無日歇。飆車搶劫霎時聞。
興詩立禮彰倫理。制暴維和睦族群。
重視綱常多教化。昇平盛世賴斯文。吳煥騰
  
世道凌夷萬緒紛。衍生亂象豈堪聞。
偏差教育難辭咎。啟迪良知莫息勤。
期藉詩騷消暴虐。應憑吟詠振斯文。
溫柔敦厚揚清日。制彼強梁立厥勳。陳兆康
  
九一一事變(七律十二文)
世貿雙樓遐邇聞。崢嶸絕頂入青雲。
飛鋒橫禍從天降。金壁銀樑覆地焚。
骨肉難尋嚎萬姓。干戈欲動憤三軍。
繁華轉眼化灰燼。秋到人間愁雨紛。張國才
  
敬次洛杉磯張國才詞長九一一事變原玉
世貿繁華舉世聞。哀鴻遍野起風雲。
伸張正義隨機動。緝捕元兇就地焚。
聯合族群宣聖戰。屏除恐怖壯新軍。
布希胸抱韜鈐術。制勝無驚暴力紛。高明誠
  
    重整倫理(七律十二文)
  世道衰微劫數紛。心靈改革靖邪氛。
  五倫重振求玄理。八德齊修效聖君。
  積善施仁登彼岸。移風易俗起斯文。
  桃源等是三清境。敬老尊親四體勤。高明誠
  
流浪狗(七律十三元)
全身癩痢惹人煩。流浪街頭垃圾翻。
一口狺狺堪動魄。兩睛閃閃暗驚魂。
聞風捉影三更吠。結黨成群四處奔。
擾害居安民切齒。當權有眼莫如睧。張秋保
  
街頭流浪引憂煩。播菌傷人垃圾翻。
收養費神思慮缺。放生造孽問題繁。
頒章結紮維環境。建檔追蹤阻亂源。
犬隻有情當善待。愛心保育地球村。江清山
  
暴力(五律十四寒)
惡霸頻滋事 成群佔地盤。謀財聯巨賈
玩法串高官。自好淫威逞 誰憐正氣殫
暴施原鎮暴 社會幾時安。 李玉水
  
以和為貴(七律十五刪)
消除私見化兇頑。統獨無爭展笑顏。
黨派和諧敦厚俗。族群團結濟時艱。
一門謙讓欣安樂。兩岸溝通息禍患。
朝野同心誠可貴。昇平社會壯台灣。陳國威
  
諄諄古訓誡塵寰。處世平和性莫頑。
鷸蚌相爭齊殞命。藺廉釋怨復歡顏。
消仇語善干戈息。化敵情真玉帛還。
克己求全成大業。同心一氣力移山。莊秋情
  
處世良箴世早頒。祥和貴受眾追攀。
恆持大忍千夫仰。悟徹真詮萬慮刪。
意氣爭而身易損。干戈動則性趨蠻。
先賢至語宜同勉。最是當前兩岸間。吳振清
  
中台互讓克心艱。效法雙韓意自閒。
武嚇文攻欣止手。弟恭兄友笑開顏。
放鬆固執推移日。尊重主權指顧間。
更喜元戎宣善德。以和為貴兩邊憪。蔡正德
  
平常對話盡歡顏。兩岸和談宿怨刪。
放棄干戈從赤縣。深期團結自台灣。
同心禦侮仁無敵。攜手通商利可攀。
締造雙贏能息戰。雄圖共振漢河山。魏旭成
  
持禮待人非等閒。以和為貴不踰閑。
相親忍讓行天下。互愛恭謙歷世間。
德澤長流溶暴戾。仁風廣被化兇頑。
端莊品格趨廉潔。詩教弘揚潤宇寰。張鐵民

    天下文壇  天下文壇 xianyun  2005-05-08 16:00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老去紅塵無所念  白雲未必若吾閑
回覆:  漫談『孤雁入群』 敏翔/yuhsia        第 4 樓 

   xianyun




天下新星
積 分:115.6
貨 幣:115.6
發帖數:93
來 自:谁都知道

 

   時間:2005-05-08 16:01    編輯主題 引用回覆 檢視作者資料 給作者發悄悄話 檢視作者的所有帖子 版主操作 刪除主題    到頂端

   漫談『孤雁入群』 敏翔/yuhsia
   摘自 天下文壇   xianyun  2005-05-08 16:01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1 此貼您已經花了1 園閱讀費,可以閱讀 *@@* 了,要看仔細
貼主共投資了 10 園血本,每份定價 1 園出售
貼主目前虧損 -9
購買者1人
  1 1

詞丈此篇「古今律聯韻粹 」可另發新主題。^___^
    天下文壇  天下文壇 xianyun  2005-05-08 16:01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老去紅塵無所念  白雲未必若吾閑
回覆:  敏翔專論        第 5 樓 

   xianyun




天下新星
積 分:115.6
貨 幣:115.6
發帖數:93
來 自:谁都知道

 

   時間:2005-05-08 16:18    編輯主題 引用回覆 檢視作者資料 給作者發悄悄話 檢視作者的所有帖子 版主操作 刪除主題    到頂端

   敏翔專論
   摘自 天下文壇   xianyun  2005-05-08 16:18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1 此貼您已經花了1 園閱讀費,可以閱讀 *@@* 了,要看仔細
貼主共投資了 10 園血本,每份定價 1 園出售
貼主目前虧損 -9
購買者1人
  1 1

《釋 之》
【天下文壇網站】,齊卿詞長:
◆ 千秋歲·到韶山
    
故園松柏。依舊之青黛。
秋岵伏,冬池曬。竹陰茅舍裏,雲落閑田外。
遊覽處,吾今履步堪登岱。
登岱誠將拜。朝此焉能怠。
天地覆,東西改。百年華夏事,千古炎黃脈。
雄峰上,南山一望如蒼海。 (2003./12./25./)

莫名詞長質問:請教《千秋歲》第二句中“之”是何意思﹖再者﹐“之”字若作“的”講似乎欠順暢﹐句式成了2-1-2型。若是“芝”則語氣順些﹐意思當然不敢冒然了。

齊卿詞長回答:可否請再進我的網址,認真參閱《詩韻新編》及相關說明。 之這裏作『的』解,有時也可作動詞。
莫名詞長又答:多謝一得版主點撥 !
奧﹐想起來了﹐齊版主之“之”﹐豈非杜牧之之“分途之絕國﹐淚灑拜行輈”之“之”耶 ! 末學木訥﹐下次諸前輩給個例子﹐可省卻前輩筆墨精神。
一得詞長回應:“之”可作“到”解 這一點絕對沒錯。

敏翔按:《千秋歲》:『故園松柏。依舊之青黛』
【之】字,在這兒該當【如此】解,相當於語體的【這樣】。翻成白話:『故園的松柏,依舊這樣青黛』,多麼貼切成章呀!不信讓俺舉幾個旁證給各位瞧瞧:

第一例:【文言】:大禹之聖,且惜寸陰;陶侃之賢,且惜分陰;況聖賢不若彼者乎?
【語體】:像大禹這樣人格高尚,尚且愛惜寸陰;像陶侃這樣德行好,尚且愛惜分陰;還要說人格道德不及他們的人嗎?
第二例:【文言】:有婦人哭於墓者,哀;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憂者。』
【語體】:有個婦人在墳墓旁邊哭的十分悲傷;子路問她說:『你這樣哭啊,好像是有很大的痛苦啊?』
第三例:【文言】:王君之孝,非常人所能及也。
【語體】:王君這樣孝順,不是平常人能夠及得到的。
以上例句中的【之】,都當『這樣』解釋;絕不能當『的』『到』解釋。

翌日得到莫名詞長的回應:
誠謝翔詞長指教。
然詞長所舉數例﹐都是復句型﹐其中“之”字並非作形容詞(相當於英文中的 "so")﹐而是相當於 "so/such... that ..."﹐故語氣上均依靠﹑期待下文的。(末學漢語未學到家﹐權且借它語表卑意﹐望各位海量。 ) 盼詞長再指迷津。

敏翔回答如下:
【1】、甲文之;從止從一,一示此地,止古象足,今取其行走之意,離此而往即之,羅振玉以為之作「人所之也」解;就是行而往的意思。之;往go。
【2】、金文之;與小篆之略同。小篆之;ㄓ;從屮從一,屮音徹,象初生草木,一象地,草木滋長,枝莖益大而直出地上,此即為之,故其本義作「出」解。
出:(go)out 。
【3】、往也,適也。《孟子告子》:『先生將何之?』(Where are you going Mr. Song)
【4】、至也,到也(go to)。《詩經柏舟》:『之死矢靡他。』;《孟子、滕文公》:『滕文公為世子,將之楚,過宋而見孟子。』;『余居吳中,之滬則東行,之漢則西行。』
【5】、變也。《易經繫辭》:『辭也者,各指其所之。』變:change 。
【6】、用也。《國策齊策》:『之其所短。』用:use 。
【7】、於也。《禮、大學》:『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於:in ,at 。
【8】、是也,猶此也,這,這個(this)。《詩經、桃夭》:『之子于歸。』(This girl is going to get married.)。《莊子逍遙游》:『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How can these two insects know? A loss wise man is inferior to a wiser man .) 。《韓愈原道》:『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
【9】、焉,於是也。《史記、貨殖傳》:『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
【10】、彼也。《書序》:『虞舜微,堯聞之聰明』;按此之字用與其字同,其之二字古多通用,今有別。《書康誥》:『朕其弟,小子封。』其猶之也。
【11】、與也。《書、立政》:『惟有司之牧夫。』與;和;and 。
【12】、的(of)。《論語、公冶長》:『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戰國策秦策》: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關雎》:『在河之洲』
【13】、語助詞,無義。用於句首:《詩經大雅》:『之綱之紀』;用於句中:《論語為政》:『父母唯其疾之憂。』;《詩經、君子偕老》:『玼兮玼兮,共之翟也。』用於句末:《左傳、昭二十五年》:『鴝之鵒之,公出辱之。』按古人名氏之間,多用之字,如宮之奇、介之推,之亦句中助詞之例。
【14】、姓也。漢、之馬宇,明、之輔。
【15】、其,指示代稱。《論語、先進》:『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16】、他(她,牠,它)。(he):《論語顏淵》:『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是惑也。』(she,her):『妹在樹下玩。兄謂之曰:「我為汝攝影,何如?」妹曰「諾。」』(it):『書之種類甚繁,除讀本外,若字典,若雜誌,若各種叢書,皆當購之,以資參考。』
【17】、與,和(and)。《孟子、萬章》:『得之不得、曰有命。』
【18】、如彼,相當於語體的【那樣】。《齊卿、千秋歲》:『故園松柏,依舊之青黛。』(The pines and cypress in the hometown are as green as before.)。
    天下文壇  天下文壇 xianyun  2005-05-08 16:18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老去紅塵無所念  白雲未必若吾閑
回覆:  敏翔專論        第 6 樓 

   xianyun




天下新星
積 分:115.6
貨 幣:115.6
發帖數:93
來 自:谁都知道

 

   時間:2005-05-08 16:19    編輯主題 引用回覆 檢視作者資料 給作者發悄悄話 檢視作者的所有帖子 版主操作 刪除主題    到頂端

   敏翔專論
   摘自 天下文壇   xianyun  2005-05-08 16:19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1 此貼您已經花了1 園閱讀費,可以閱讀 *@@* 了,要看仔細
貼主共投資了 10 園血本,每份定價 1 園出售
貼主目前虧損 -9
購買者1人
  1 1

陶 淵 明 作 品 及 其 思 想 研 究
高 明 誠
一、前 言
  陶淵明是東晉最偉大的隱逸派的田園詩人。中國古代作家能夠在作品中表現出個性的,屈原以後便算是陶潛。梁、昭明太子特別欣賞他的作品,曾經替他作傳記,序說:「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橫素波而傍流,干青雲而直上,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加以貞志不休,安道苦節,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
  我一向欣賞淵明的安道苦節、辭采精拔,因此喜歡研究他的作品和風格,尤其他的詩,連蘇軾都佩服得五體投地,他說:「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臞而實腴。自曹(植)、劉(楨)、鮑(照)、謝(靈運)、李(白)、杜(甫)諸人,皆莫及也。」
  論詩的家數該從「建安七子」,但讀了他們的詩,只能看出「七子的詩風」,很難看出那一位的詩格。我覺得唐以前的詩人,真能從作品中發現作者個性的恐怕只有阮籍和陶淵明兩人,而陶詩尤為甘脆鮮明、篤意真古,因此在昭明文選中作者一百三十家當中,我特選陶淵明一人來加以探討。
二、生平事略
  陶淵明,字元亮,入宋更名潛,潯陽紫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西元三六五─四二七年)世稱靖節先生。他是東晉名將陶侃的曾孫。陶侃做過八州都督,封長沙郡公,卒後追贈大司馬。祖父茂做過武昌太守,父親做過姿城太守,也都是淡漠名利,潔身自好的人。他的母親是征西大將軍桓溫的長史孟嘉先生的第四女兒。嘉是當時名儒,文章超卓、胸襟廣闊。這樣的家庭環境,對陶潛一生可說影響極大。
  淵明一生可分少年、遊宦、和歸隱三個時期,茲分述如下:
  〈1〉 少年時期:自晉簡文帝 咸安二年壬申,至晉孝武帝 太元二十一年丙申(自出生至二十五歲止),蕭統淵明傳稱他「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更可從他詩中窺見他的遭遇和性格。閑靜少言,不慕榮利(五柳先生傳)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歸去來辭)少而窮苦,每以家弊,東西遊走(與子儼等疏)好讀書,不求甚解(五柳先生傳)梁啟超說他是一位極熱烈極有豪氣的人。雜詩:「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2〉 遊宦時期:自晉太元二十一年丙申,至東晉義熙元年乙巳(自二十五歲至三十四歲為止)他的雜詩裡說:「荏苒經十載,暫為人所羈。」在這十年期間,淵明曾出任四次,前三次任幕僚,最後一次是當縣丞。江州祭酒期:昭明太子淵明傳說他:「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不久去職,幽居達四、五年之久,州府曾請他當主簿,他不就任,寧願在家鄉,躬耕自資。鎮軍參軍期:隆安四年庚子,淵明作鎮軍參軍,時二十九。飲酒詩:「此行誰使然,似為飢所驅。」〈3〉建威參軍期:乙已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彭澤令期:義熙元年乙已,淵明年三十四,是年八月就任,十一月即自免歸。
  〈3〉 歸隱時期:自東晉義熙元年乙巳,至宋元嘉四年丁卯(自三十四歲至五十六歲止),淵明自四十六歲以後,他家曾遭遇過火災、風災、水災、蟲災。他身體也是逐漸衰弱,尤其元嘉二年後的兩三年中,可說是他一生中最困苦的一段日子。貧困使他自然的質性,磨礪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使他對於死神的迫近,毫不懼怕,處之泰然。他深知不久於人世,於是寫了三首挽歌詩,及一篇自祭文,作為辭別人間的最後剖白。
  陶淵明的處世態度,是恬淡、安閒、無爭、任真、表面上看,他的感情似乎淡淡的、平靜的,其實他是一個具有濃烈感情的典型人物,梁啟超就說他是「一位纏綿悱惻最多情的人」他的嗜好是:愛萄、嗜酒、喜弄無弦琴、樂於耕稼,由於他是一個高雅曠達、任性自適的人,感情濃烈而篤於交誼,因此他的快樂,不是安逸中得來,完全從勤勞中得來。
三、時代背景
  晉朝正是佛教盛行的時候,文人由厭世思想進而為超脫,故陶潛有釋家思想。他的性格,在儒、道、釋三家中,經過了自己的溶解,運用當時的法語,於是造成他獨特的思想,便是極現世主義的達觀,不講求將來,在他作品中流露得最微底的是連雨獨飲:「形骸久已化,心在復何言」。
  淵明本身的思想,再加上當時的政治社會影響,使他養成自然、現世與孤獨的個性。因為兩晉社會是貴族社會,政治也是貴族政治,只有貴族才有做大官的機會,否則就永遠做小官。他時輟時續地做了十年幕僚,幸虧他的叔父陶夔在政治上略有地位,才援引他當了一名小邑,但當時兵亂頻頻,他本來就不願做官,加上時局的動盪,不想離鄉太遠,就決定做彭澤令,但個性耿介的他「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宋書隱逸傳)」(誠按:蕭統陶淵明傳、鄉里小人作鄉里小兒),只做了八十天就掛印辭職了。
  朱子語錄說:「晉宋人物,雖日尚清高,然個個要官職。這邊一面清談,那邊一面招權納貨。陶淵明真個能不要,所以高於晉宋人物。」
  在他青年時期正是東晉偏安江南,胡人盤據中原;這時他熱血滿腔,胸懷猛志,崇拜的是田疇、荊軻之類的英雄。在他中年和晚年的作品(如雜詩、擬古詩)中,還常常流露出他這種少壯時代的奇情壯思。陶潛雖抱經濟之器,想振復國家。可是晉自太元八年(三八二)淝水之役,戰敗苻堅後,不久謝安、謝玄相繼去世,孝武帝沈溺酒色,京師人士、莊園主人也多酖於苟安的生活,不打算恢復中原。孝武帝又被張貴妃所弒。安帝即位後,大臣會稽王司馬道子和他的兒子元顯當國,招權納賄,政治黑暗,時局就更加不安定。自孝武帝太元中至安帝義熙初二十餘間,戰爭黨禍,盜賊飢荒,瀕臨人間,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他在三十四歲前,為了母老家貧,還屢次為祿而仕。晉孝帝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到江州為祭酒。以不堪吏職,自動辭歸。又召為州主簿,不就,晉安帝隆安三年(三九九),做前將軍劉牢之參軍。四年五月,他回鄉省親。十一月,劉牢之遷為鎮北將軍,他仍在軍幕。五年七月,他奉命往江陵,這一年冬天,他的母親去世,丁憂在家。
  安帝元興二年(四○○年)十二月,桓玄篡位。三年,劉裕起義討兵。他又出任建威將軍江州剌史劉敬宣的參軍。不久,劉敬宣解職,他也就跟著罷官。
  陶潛為何不愛做官?除了上面所說的時代動亂,政治黑暗,以及本性使然,同時還是由於他自己有一套理想的社會組織。由他的桃花源記我們可以了解陶潛理想的安樂社會,是跟現實的動亂社會衝突的,因此我們可以了解他為什麼要辭官歸隱了。從晉安帝義熙元年(四○五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四二七)共有二十三年,他一直在潯陽隱居,不再做官了。義熙十四年(四一八),他四十七歲,劉裕弒安帝立琅邪王德文為晉恭帝。元熙二年(四二○)年,劉裕又逼恭帝禪位,自立為宋武帝,晉祚於是滅亡。晉亡後八年,宋文帝元嘉四年(四二七)徵為著作郎,不就,不久陶潛也就去世了。
四、思想體系
〈1〉 儒家思想奠其基
  陶淵明出自顯宦之家,書香門弟,雖然家道中衰,但家中藏書豐富,又受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養成陶淵明愛好讀書的習慣。對於儒家詩書,六經之類的書籍,自少年時代起就有所偏好。如「溫柔敦厚」的詩教,給予他人格、性情的影響很深。他的詩句引用論語的地方頗多,古直、陶靖節詩箋注,曾統計過淵明用論語典故的地方,共有三十七次之多。
  由於他先受儒家思想的薰陶與奠基,雖處於亂世,始終固守峻潔傲霜的氣節,未曾隨波逐流,難怪梁啟超說他是一位極嚴正─道德責任心極重的人。
〈2〉 道家思想啟其知
  朱熹說:「淵明之辭甚高,其旨出於老莊。」淵明雖不像孔子那樣,但他自己盡其在我,「抱扑含真」,確保了中國傳統思想的本色,這是我們首先探討淵明的意識裡,為何沒有走上儒家路線的原因。陶淵明後來轉而接受他一意不變的接受全部儒家思想外,當時的政治環境,社會風氣與學術思潮,也是原因之一。在如此大的動亂中,老莊哲學思想,便乘機而來,應運而興。
  研究老莊,既成一股風氣,影響所及,陶淵明亦必有所涉獵,在儒家思想方面所無法解決的,所不能滿意的,陶淵明必定想在老莊哲學中求得解決,求得滿足。他吸取老莊哲學中的精華,排斥其中的糟粕,這也是由於淵明的識見超拔不同凡俗,有以致之。
  莊子養生重在去欲致靜,養神所以致虛靜,養形所以去物欲,都是合乎自然而泯於私智的良方。而其處世態度,卻是崇尚自由平等。至於老莊哲學中的「政治哲學」和「生死論」,對於淵明的影響,則是在他歸隱以後,才有較明顯的表現,這是他思想轉變的重要關鍵。
〈3〉 釋家思想助其成
  南北朝時,中國思想界又有大變動。蓋於是時,佛教思想有系統的輸入,而中國人對它亦能了解。高僧傳說:「慧遠能引莊子義為連類,於是惑者曉然。這種以莊學講佛學,在當時謂之「格義」。慧遠能與淵明成為素心之交,可能是因「疑義相與析」把他們連起來的緣故,由於彼此傾心,在不知不覺中,兩人從互為討論而互有影響,使淵明吸收一些釋家教義,這也是極自然的事。」
  對於一切眾生,佛完全採取大慈大悲的愛他心,希望人人皆能同登涅槃,人人能成佛,因此表現在處世待人的修養上,必然是謙讓、慈悲的。在淵明的作品中,固然沒有顯明的佛家色彩,但他確實受了佛學的影響,以致佛學灌注淵明新人生觀,啟示他新意識,對淵明思想的垂鍊,是有莫大助益的!
〈4〉 莊子思想終其身
  古直統計淵明詩用事以莊子為最多,共四十九次,可見他對莊子喜愛的程度,他
在現實的世寰中找不到知音,於是只有求諸古人,結果他找到了莊子,看「擬古詩」
的第八首:「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遊。誰言行遊近,張掖至幽州。飢食首陽薇,渴
飲易水流。不見相知人,惟見古時丘。路邊兩高墳,伯牙與莊周。此士難再得,吾行
欲何求?」
  魏晉時代,老莊之學所以能大行其道,主要還是與時代背景有關,錢穆、莊子纂箋序:「莊子,衰世之書也。故治莊而著者,亦莫不在衰也。」
  陶淵明的根本思想,主要來自莊子,不過不可否認的是他也曾吸收過儒道釋三家思想的精華,經過提鍊醞釀,而使其思想既能博大又能高遠。
五、風格創作
  儒家的固貧,加上道家的自然,形成了陶淵明的思想既不同於儒家,也不同於道家,在兩晉時道家的思想是想成仙的,然而他對鬼神、成仙、長生不死,都在懷疑,所以他說:「天道幽且遠,鬼神茫昧然。」( 怨詩楚調)
  「世間有松喬,于今定何間?」(連雨獨飲)
  「誠願遊崑華,邈然此道絕!」(影答形)
  「彭相愛永年,欲留不得住。」(神釋)
  創作本是人類心靈至高的一種活動,這種活動不僅需要藝術家豐富的感情作源泉,更重要的是能把情感適時地表現出來。陶淵明創作的態度,從他的作品中,可以找到線索,如: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移居)
  「率爾賦詩,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遊斜川詩序)
  「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五柳先生傳)
  「余閒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醉;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飲酒詩序)
  他的人格高尚堅卓:有不屈不撓的積極精神,表現他的感士不遇賦說:「嗟乎!雷同毀異,物惡其上,妙算者謂迷,直道者云妄,坦至公而無猜,卒蒙恥以受謗,雖懷瓊而握蘭,徒芳潔而誰亮?」他有安貧樂道的達觀懷抱,表現在他的懷古田舍說:「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他有任真自適的自然質性,蘇東坡說他:「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飢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延客。古今賢人,貴其真也。」顧亭林也說:「
栗里之徵士,淡然若忘於世,而感憤之懷,有時不能自止,而微見其情者,真也。」他有異於儒家的道德觀,在作品中常提到古聖先王名字,卻很少提及孔子儒家修齊治平或五倫之教化。
六、作品分析
  〈1〉 詩文的源流:鐘嶸詩品:「宋徵土陶潛詩其源出於應璩。又協左思風力。文體省靜,殆無長語,篤意真古;辭興婉愜,每觀其文,想其人德,世歎其質直。如「歡言酌春酒」,「日暮天無雲」。風華清靡,豈直為田家語邪?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也。」
  詩源辨體:「太沖詩渾樸與淵明略相類。又太沖常用魚虞二韻,靖節亦常用之。其聲氣又相類。應璩有百二首,亦用此韻。中有云,前者隳官去,有人適我閭,田家無所用,酌酒焚枯魚。又三叟詩簡樸無文,中具問答,亦與靖節口語相近。嶸得之於驪黃間耳。要知靖節為詩,但欲寫胸中之妙,何嘗依倣前人哉。山谷謂淵明為詩直寄焉耳,斯得之矣。」
  葉少蘊曰:「晉宋間詩,以排偶雕刻為工,靖節則真率自然,傾倒所有,當時人初不知尚也。顏延之作靖節誄云:學非稱師,文取指達,延之意或少之,不知正是靖節妙境。」
  劉熙載曰:「屈靈均,陶淵明皆狂狷之資也。屈子離騷,一往皆特立獨行之意。陶自言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自量為己,必貽俗患,其賦品之高,亦有以矣。」
  〈2〉 作品的形態:鐘嶸詩品以漢李陵始著五言之目,可是蕭統文選仍錄古詩十九首於蘇李之前,玉台新詠且注明其中八篇為枚乘之作。劉勰文心雕龍亦謂:「古詩佳麗,或稱枚叔,其孤竹一篇,則傅毅之詞。」其後王世貞藝苑扈言卻說:「意者中間雜有枚生或張衡、蔡邕作,未可知。」這些論據雖謂臆度,自有其理。
  根據陶澍的注本,淵明詩計有:四言詩三十九首,五言詩一百十六首,辭賦文章近廿篇,以及一些無關宏旨的雜著。作品雖不多,但在魏晉南北朝的詩家,他把流傳的作品,應該算是很豐富的了。
  四評詩到了陶淵明應該算是尾聲,五言詩是他最重要也是分量較多的作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歸田園居」、「飲酒」、「擬古」、「雜詩」和「詠貧士」而「詠荊軻」和「讀海山經」裡的幾首則是流露其襟懷的名篇。他也有許多篇贈答之作,由此可了解他的交遊情形。
  他的辭賦文章有幾篇是千古爭相傳誦的:「歸去來兮」、「桃花源記」和「五柳先生傳」。而他的「感士不遇賦」則是藉賦以抒發其深沈的感觸。孟嘉傳是與他個人有關的好史料,祭從弟敬遠文、祭程氏妹文兩篇流露其真摯的感情,「自祭文」則是他的部分人生觀。甚至對一名僕從(做彭澤令時才有的),他也要自己的兒子「善遇之」,他說「此亦人子也」。
  〈3〉 結構優劣:宋、嚴羽、滄浪詩話:「風雅頌既亡,一變而為離騷,再變而為西漢五言,三變而為歌行雜詩,四變而為沈宋律」又說:「五言起於蘇武李陵,或云枚乘,七言起於漢武柏梁。」雪浪日記:「為詩欲詞格美,當看鮑照、謝靈運,欲渾成而有正始以來風氣,當看淵明。」
  在崇尚豔麗雕琢的文風的晉南北朝,他曠達自然的作品,雖未被當時文學批評家另眼看待,像劉彥和文心雕龍才略篇,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論敘晉代詩流名家,獨遺陶潛;鐘嶸僅將他列為中品,但這都不足以抑低他的作品真正價值,其實陶潛偉大的地方,是能將他的生活與作品溶成一片。唐代大詩人王維、孟浩然、儲光羲、柳宗元諸人都是學陶詩出名的;韋應物、白居易、薛能,更仿效其體作詩;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逐漸提高,如杜甫將他與謝靈運並舉,白居易將他與韋應物等類,薛能將他與李白同列。
七、學術上的貢獻及對後世之影響
  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以及給予中國文學的影響,歸納起來共有下列幾點:
第一、陶淵明喜歡酒,他的詩篇裡,幾乎沒有一首沒有「酒」字,於是酒在後代文人的心靈裡起了極大的作用。
第二、陶淵明曾為彭澤令,於是「陶彭澤」、「彭澤令」、「彭澤」、「陶令」都成了後代詩人抒情的對象。
第三、陶淵明曾寫過一篇「五柳先生傳」,於是「五柳傳」、「五柳」,也成了後人嚮往的所在。
第四、「桃花源記」,於是「桃花源」、「桃源」、「武陵人」、「武陵溪」、「武陵」,成了理想的國土與理想人物。
第五、陶淵明喜歡菊花,並有一句名詩「採菊東籬下」,於是「東籬」、「菊」也成了後代詩人歌詠的對象。孟浩然、過故人莊:「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第六、陶淵明曾用頭上巾沿酒,於是「陶巾」也成後人歌詠的材料。
第七、陶淵明曾寫過一篇「歸去來兮辭」,於是「歸去來」也成後世的典故。
第八、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說:「三徑就荒,松竹猶存」,於是「元亮徑」,「三徑」也成了養性的所在。
第九、陶淵明在「與子儼等疏」說:「嘗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於是『北窗』、『羲皇人』,也成了典故。
第十、昭明太子在「陶淵明傳」說:「歲終,會郡遺督郵至縣,吏請曰:「應束帶見之」,淵明歎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兮」,於是「五斗米」、「折腰」,也成了典故。
第十一、「飲酒詩」說:「是時向立年,志意多所恥。遂盡介然分,拂衣歸田里」於是「拂衣」也成了典故。
第十二、陶淵明在「讀山海經」詩裡說:「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於是「愛吾廬」、「吾廬」都成了歌詠的對象。
第十三、昭明太子在「陶淵明傳」說:「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絃琴一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意」,於是「無絃琴」成了後代詩人讚美的對象。
第十四、「陶淵明傳」又說:「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淵明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率真如此」,於是「醉欲眠」,也成了典故。
第十五、「陶淵明傳」又說:「淵明妻翟氏,亦能安勤苦,與其同志」,於是翟氏也成了模範人物。白居易、贈內:「陶潛不營生,翟氏自爨薪」。
第十六、「陶淵明傳」說:「公田令吏種秫,乃使一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梗」,於是「元亮秫」、「種秫」也成了後代歌詠的材料。
第十七、「宋書、陶淵明傳」說:「所著文章,皆題其年月自義熙以前,則書晉氏年號,自永初以來,惟云甲子而已。」於是「甲子題詩」或「詩題甲子」也成陶淵明的美德。
第十八、除陶淵明的一言一行,都為後代詩人的自喻、自慰與讚賞外,「陶詩」或「陶集」也成為後人歌詠的材料。
第十九、除「陶集」「陶詩」外,「陶淵明」「陶元亮」「陶潛」「淵明」「陶公」的整個人格,又為後世詩人的讚譽對象。
  總之,陶淵明的一言一行,無不產生了莫大的影響,舉凡唐代各大詩人沒有一個不受他的影響。到了宋朝,他的影響更大,地位更高。歐陽修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而已。」
(拙稿原載:哲學與文化5卷10期‧革新號第56期)
    天下文壇  天下文壇 xianyun  2005-05-08 16:19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老去紅塵無所念  白雲未必若吾閑
回覆:  敏翔專論        第 7 樓 

   xianyun




天下新星
積 分:115.6
貨 幣:115.6
發帖數:93
來 自:谁都知道

 

   時間:2005-05-08 16:21    編輯主題 引用回覆 檢視作者資料 給作者發悄悄話 檢視作者的所有帖子 版主操作 刪除主題    到頂端

   敏翔專論
   摘自 天下文壇   xianyun  2005-05-08 16:21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1 陶 潛 生 辰 考
高 明 誠

一、如何考證重陽節是陶潛的生日
  前人研究陶潛的論著雖多,關於他的生辰尚無定奪。陶淵明死於宋文帝元嘉四年丁卯(公元四二七年)九月,史家所記均同殆無疑義。惟有生年卻有六種異說。
  1. 晉穆帝永和八年,壬子(公元三五二)七十六歲。張縯
  2. 晉哀帝興寧三年,乙丑(三六五)六十三歲。吳仁傑、楊勇
  3. 晉太和二年,丁卯(三六七)六十一歲。郭銀田
  4. 晉簡文帝咸安二年,壬申(三七二)五十六歲。梁啟超、李辰冬
  5. 晉孝武帝太元元年,丙子(三七六)五十二歲。古直、賴義輝
  6. 晉孝武帝太元二年,丁丑(三七七)五十一歲。吳肇南
誠按:五十六歲之說為可信,梁啟超說:淵明生於晉簡文帝咸安二年壬申,卒於宋文 帝元嘉四年丁卯(三七二─四二七),李辰冬師以及陶澍年譜考異,均作此說。
筆者亦考訂五十六歲為正確,原因如下:
  1. 六十三之說,本諸沈約宋傳:「元嘉四年卒,時年六十三」,昭明襲之,唐人撰晉書又襲之,幾成鐵案。蓋沈約所據譜牒,本作年五十六,而「五」字或刓損傳鈔誤成「三」字,約見三十六之太不倫也,輒顛倒臆定為六十三,誤矣

  2. 與子儼等疏,全篇皆遺囑口氣,潛臨終所作,中有「吾年過五十,少而窮苦」語,最足為淵明壽不滿六十之鐵證。
  3. 淵明死於丁卯年庚戌月已成定論,卒年與生年之五行相剋者,惟五十六歲,足以印證。蓋人之生辰八字必與卒年有密切關係,四柱中必有沖剋。

 年齡 生年 五行 卒年 五行 天干生剋 地支生剋
  76  壬子 水水 丁卯 火木 天  剋 地  刑
  63  乙丑 木土 丁卯 火木 天  生 無
  61  丁卯 火木 丁卯 火木 無    無
  56  壬申 水金 丁卯 火木 天  剋 地  剋
  52  丙子 火水 丁卯 火木 無    地  刑
  51  丁丑 火土 丁卯 火木 無    無

  4. 集中自述年紀之語句,凡十二處:
  年 齡 歲 次 詩       句       詩     題
  三十歲辛丑   閒居三十載,遂與塵事冥。    辛丑歲七月赴假
  三十三歲甲辰  我年二六,爾纔九齡。      祭程氏妹文
  三十五歲丙午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歸園田居
  三十七歲戊申  總髮抱孤念,奄出四九年。    戊申歲遇火
  四十歲辛亥   繩俛四十年。形骸久已化。    連雨獨飲
  四十歲辛亥   行行向不惑,淹留自無成。    飲酒
  四十歲辛亥   是時向立年,志意多所取。    飲酒
  五十歲辛酉   開歲倏五十,吾生行歸休。    辛酉正月五日
  五十歲辛酉   奈何五十年,忽已親此事。    雜詩
  五十五歲丙寅  僶俛六九年。弱冠逢世阻。    怨詩楚調
  五十六歲丁卯  吾年露五十,少而窮苦。     與子儼等疏
  五十六歲丁卯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挽歌詩三首

誠按:淵明自十二歲(二六,十二也)至五十六歲之事蹟,既屢見於詩文中,若壽過六十,不應無一字道及。何況若壽六十三,不得言「早終非命促」。

  5. 游斜川一詩,序中明記「辛酉正月五日」;又云:「各疏年紀鄉里以記其時日」,而其詩發端一句為「開歲倏五十」,則辛酉歲陶潛行年五十,當極可信憑。
  6. 「閑居三十載」之時,題中標明「辛丑歲七月」。與辛酉之五十正吻合。
  7. 「奄出四九年」之詩,題中標明「戊申歲六月」,時陶淵明正是三十七歲。
  8. 義熙元年乙巳(四○五)三十四歲時,作「歸去來兮辭」從隱居故鄉不再出仕。飲酒詩:「是時向立年,志意多所恥。遂盡介然分,拂衣歸田里。」即敘此事。若得年六十三,則彼時已逾四十,不應云「立年」。
  9. 顏誄云:「年在中身,疢唯痁疾。」此用無逸:「文王受命惟中身」成語,謂五十也。若六十以外,不得言中身。
  10. 筆者根據紫微斗數所製「陶潛占星圖」中,遷移宮的小限年齡為:「10、22、34、46、58」意謂行年及此必有遷居,果然在三十四歲時作「還舊居」一首。
  還舊居:「疇昔家上京,六載去還歸。今日始復來,惻愴多所悲。阡陌不移舊,邑屋或時非。履歷周故居,鄰老罕復遺。」南康(江西星子縣)志:「近城五里,地名上京,有淵明故居。」名勝志:「陶詩:疇昔家上京,即此。」

  關於這首詩寫作年代,眾說紛云(29、32、34、39歲),以李公煥箋注陶淵明集卷三引三十四歲之說為是。蓋陶淵明自晉安帝隆安三年己亥(三九九)離家作鎮軍參軍,至義熙元年乙巳(四○五)歸隱之時,剛好六年。

  筆者根據以上十項論據,考訂陶潛年壽五十六。淵明既卒於元嘉四年丁卯(四二七),則追溯生年當在咸安二年壬申(三七二)也。
  陶潛年壽既定,進一步為了考證他的生日,於是將他的作品繫年逐一印證(見附錄)。細心分類整理詩題,終於發現了一個秘密:陶淵明詩題惟有義熙五年己酉(四○九)年所作的那一首詩,題有年月日時(八字四柱具備),因此筆者考證他的生日
就在重陽節(陰曆九月九日)那一天。

  陶詩一百五十五首詩當中,題有「甲子」者共十二首,其中有兩首是三十八歲和五十四歲生日(九月九日)那天所作的,茲將詩題按寫作年代次序列舉如下:

  1.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隆安四年公元四○○年,二十九歲)
  2.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中一首(隆安五年四○一年,三十歲)
  3.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元興二年公元四○三年,三十二歲)
  4.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一首(四○三年,三十二歲)
  5. 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一首(義熙元年四○五年,三十四歲)
  6.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一首(江州志作戊午歲,非也。公元四○八年,三十七歲)
  7. 己酉歲九月九日一首(義熙五年公元四○九年,三十八歲生日作)
  8. 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穫早稻一首(四一○年,三十九歲)
  9. 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穫一首(義熙十二年四一六年,四十五歲)
  10. 遊斜川一首序:「辛酉正月五日」(公元四二一年宋武帝永初二年,五十歲)
  11.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一首(誠按辛酉年是也,四二一年,五十歲)
  12. 九日閑居一首並序(誠按乙丑年是也,元嘉二年,四二五年,五十四歲生日作)

  茲據陶潛作品來考訂他的生辰,主要論據有下列幾點:
  第一:陶詩一百五十五首題目中,惟有「己酉歲九月九日一首」注明年、月、日、時(四柱具備),人生最快樂的日子莫過於生日,淵明在晉安帝義熙五年(四○九)九月九日重陽節,三十八歲生日那天,題詩當壽筵,意義更深遠。有題甲子十一首詩題中惟有二首注明日期,其餘九首則只有「年、月」而無日子。可見通常作詩沒有必要題日,頂多敘明「年月」而已,只有紀念誕辰所作纔題日,這是順乎情理之事,無庸置疑的!
  第二:「己酉歲九月九日一首」─「靡靡秋已夕,淒淒風露交。蔓草不復榮,園木空自凋。清氣澄餘滓,杳然天界高。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萬化相尋異,人生豈不勞?從古皆有沒,念之中心焦。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這首是他三十八歲生日所作,由首句「靡靡秋已夕」,推斷他是酉時(夕陽西下五至七時)生下來的。見秋不凋零,蟬去雁來,引起人生勞苦終歸於沒的感觸,欣逢誕辰認為應及時飲酒自樂也。
  第三:月干支之定法,古有歌訣:「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年戊為頭,丙辛必定尋庚起,丁壬壬位順行流,戊癸追求甲寅上。」據此推算壬申年之正月為壬寅月,即壬申年九月之干支為庚戌月。  
第四:時干支的定法,亦有歌訣:「甲己還生甲,乙庚丙作初,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應推壬。」茲據曆法通書推算「晉簡文帝咸安二年壬申(公元三七二)九月九酉時」之八字四幹為:「壬申年,庚戌月,癸酉日,辛酉時」。
  第五:我在課餘研究紫微斗數,發現:凡長子的生辰皆在「子、午、卯、酉」這四個時辰。淵明是獨生子,有兩個從弟敬遠、仲德,因此他的生辰「酉」時與紫微斗數的命理推測不謀而合。據此書推斷他享年五十六亦吻合。
  第六:「從古皆有沒,念之中心焦」,一個人惟有在自己生日那天,纔更想起「生老病死」「人生苦樂」問題,平時是不會注意到「萬化相尋異,人生豈不勞?」的,於是在生日宴會湧起「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思潮。因此,詩的結尾說:「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第七:「九日閑居一首」─序說:「余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詩說:「世短意常多,斯人樂久生;日月依辰至,舉俗愛其名。露淒喧風息,氣澈天象明;往燕無遺影,來雁有餘聲。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塵爵恥虛罍,寒華徒自榮。斂襟獨閒謠,緬焉起深情;棲遲固多娛,流留豈無成?」這首詩就在他五十四歲生日(文帝元嘉二年乙丑年)重陽節那天所作的。
  第八:「日月依辰至」,這個「辰」字就是「生辰」,他說:「人生苦短而煩惱又多,人人喜歡長生,我的生日(重九)終於來到了。
  第九:重陽節在季秋九月九日正是「秋菊盈園」,家家戶戶登山喝菊花酒,淵明一生酷愛菊與酒,這與他的生日重九有密切的關係。筆者考證他在五十四歲時作了一首止酒,決意要戒酒:「日日欲止之,營衛止不理」。可是到了生日那天卻又說:「酒能袪百慮,菊解制頹齡」,真是「世短意常多」呀!
  第十:陶澍集注靖節先生集卷三引:「淵明詩有題『甲子』者,始庚子(四○○年)距丙辰(四一六年)凡十七年間,只有九首耳,皆晉安帝時所作也。」誠按:「九首」當為「十一首」之誤。十一首惟有二首是誕辰所作題有「九日」,其餘九首則只題「年月」而無日子。
  第十一:陶潛在三十八歲,五十四歲重陽節所作這兩首生日感言,內容頗有相似之處,茲將 【A】(己酉歲九月九日一首)和 【B】(九日閑居一首)兩首詩做個比較:
  【A】「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A】「蔓草不復榮」
  【B】「往燕無遺影,來雁有餘聲」。【B】「寒華徒自榮」
  【A】「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A】「聊以永今朝」
  【B】「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B】「日月依辰至」
  【A】「露淒暄風息,氣澈天象明」,【A】「杳然天界高」
  【B】「靡靡秋已夕,淒淒風露交」。【B】「氣澈天象明」
  【A】「萬化相尋異,人生豈不勞」,【A】「從古皆有沒」
  【B】「世短意常多,斯人樂久生」。【B】「世短意常多」

  第十二:旁證:陶潛生於咸安二年,歲次壬申年、庚戌月、癸酉日、辛酉時。據古史各傳所記及各家考證均謂陶潛,「丁卯考終」,即丁卯年(公元四二七年)九月卒,與其生辰恰遇六沖(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謂之六沖),此又與紫微斗數哲理相吻合,抑亦足為旁證矣。
  筆者根據以上十二點論證,考訂陶潛的生日在壬申年重陽節九月九日酉時。茲據自祭文:「歲維丁卯,律中無射」,考訂其卒月為庚戌月。
〔註〕:無射:亦作亡射,十二律陰陽各六,陽六為律,其六曰無射,位於戌,在九月,辰在大火。禮、月令:「季秋之月,其音商,律中無射。」
茲將陶潛之卒年「丁卯」與生辰之沖剋列表如下:
年壽 生年沖 生月沖 生日剋  生時剋  況剋總計
76壬子合刑 庚戌剋合 丁卯伏吟 己酉生沖 一剋一沖
63乙丑生無 丙戌無合 癸未剋合 乙卯生比 一剋
61丁卯伏吟 庚戌剋合 辛未剋合 甲午生無 二剋
56壬申合無 庚戌剋合 癸酉剋沖 辛酉剋沖 三剋二沖
52丙子無刑 戊戌生合 戊寅生無 乙卯生比 一刑
51丁丑比無 庚戌剋合 壬申合無 庚子剋刑 二剋一刑
〔註〕:由上表可見陶潛五十六歲那年況剋最厲害,亦可證明卒年「丁卯」,與生年「壬申」之正確無誤。蓋「丁卯」與月干「庚」、日干「癸」、時干「辛」相剋,與日支「酉」、時支「酉」相沖。

二、陶潛流年考證
  陶潛生辰八字為:壬申年、庚戌月、癸酉日、辛酉時。茲根據紫微斗數推命(中國占星術),列出一張占星圖。中國占星術主要以人的出生「年、月、日、時」作為推命的基礎,然後逐步推出各星所該放置的位置,所用的星共有一百十個,放置的位置共有十二處,稱之為十二宮,而由宮內之星與星的關係、五行之生剋、星之強弱及與他宮之關係而言人之命運,只要生辰準確非常靈驗,富有科學之根據與統計上的價值。陶潛占星圖是從陶淵明的作品考證其正確生辰,然從依據此八字逐一安置甲級星、乙級星、丙級星……等五級星。由十二宮推斷陶潛一生命運概況,與史載資料完全符合。諸星最亮最強者稱為「入廟」,星辰毫無亮光叫做「落陷」。

第一宮 由命宮推知容貌、體態及風度
○太陽星──臉圓滿,有英雄豪傑之貌,身材魁梧,聲音宏喨,其行動有大丈夫之氣概,為人公正無私。
○文昌星──眉清目秀而分明,體形魁梧,動作大方無遮。
○文曲星──此星入廟,主其人有一顆與常人不同的痣。落陷,有斑痕。面貌清秀有學者之雅。(以上甲級星)
○太陰星──有潔癖之毛病,但度量寬大,心性聰明耿直,好杯中之物。宜從事護士、衛生處。住所不宜太暗,以居住近水之地為吉。
○由命宮推斷人命法──命宮在丑宮:三合有太陰、太陽、年干丙、戊生人,富且貴,陶潛年干是「壬」。宮內有太陽、太陰同宮,平常命。故陶潛並非富貴命,晚年窮困。
○天喜星──若在命宮、身宮,其人俊美,早婚。陶潛十八歲結婚。

第二宮 由兄弟宮推算兄弟多寡
○擎羊星──落陷,無。陶潛之擎羊星落陷,故無親兄弟,惟有從弟二人。
第三宮 由夫妻宮推論婚姻問題
○天同星──宮內有此星,以晚婚為佳,夫妻年差愈大愈好。陶潛十八歲娶一貌美之妻(十六歲),潛十九歲時長子儼(字求思,小名阿舒)生,二十歲喪妻,繼娶翟氏。

第四宮 由子女宮推斷子女多寡
○破軍星──宮內只此一甲級星,入廟有三子,但性格較剛強。宮內有擎羊、陀羅,一人。陶潛子女宮有「月煞」「喪門」「天哭」「陰煞」等凶星,故元配生一子。繼娶翟氏第一胎生男,第二次雙胞胎皆男,第三胎生男。詳見作品繫年補正,及陶潛占星圖。陶潛共有五個兒子(儼、俟、份、佚、佟)似還有「弱女」,不同母。

第五宮 由財帛宮預知財富多寡
○天姚星──本有財富,但因好酒色、賭博而喪失,尤其為了女色。(見紫微斗數第一百一五頁)陶潛財帛宮內甲級星一顆也沒有,難怪終生窮困。

第六宮 由疾厄宮斷論健康狀況
○廉貞星──身體最弱部位在心,在精神方面受到傷害較多,常意淫以致發生疾病。此星在宮內,年幼之時有瘡災,腰部及足部均有疾。
  誠按:蕭統陶淵明傳記載:「江州刺史在王弘欲識之,不能致也。淵明嘗往廬山,弘命淵明故人龐通之齎酒具於半道栗里之間邀之。淵明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舁籃輿,既至,欣然便共飲酌。」古籍所載,與紫微斗數推斷絲毫不爽,未見其人而知其疾,可謂神妙矣。

第七宮 由遷移宮推斷外出之吉凶
○紅鸞星──宮內有此星,有意外之錢財滾進。應在五十三歲甲子年。
  旁證:蕭統陶淵明傳:「顏延之為劉柳後軍功曹,在潯陽與淵明情款,後為始安郡,經過潯陽,日造淵明飲焉。每往必酣飲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彌日不得。延之臨去,留二萬錢與淵明。」

第八宮 由僕役宮推知人際關係
○七殺星──在下之人較剛強,喜欺騙,甚而盜奪主人之家產。與武曲星同宮,背離主人。與廉貞星同宮無得力助手。宮內有擎羊、陀羅、天空、地劫、火、鈴星,無人可用。 

第九宮 由官祿宮斷言職位高低
○天梁星──與天同星同宮者,高位有權,與天機星同宮者,職位很高,大貴之職。宮內有其他之凶星(天刑),職不高不低。巳宮小限三十二歲冬,任建威將軍,甲辰年(四○四)三十三歲作「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一首」,與陶潛作品繫年考證吻合。

第十宮 由田宅宮推斷田產多寡
○天相星──此星入廟旺,有不動產。與紫微星同宮,有能力自創產業。
  誠按陶潛田地甚多,昭明文選陶淵明傳:「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重粳。」歸園田居:「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第十一宮 由福德宮推斷壽命長短及享福
○天機星──先辛苦後享福,壽命大約在六十至六十五歲左右。若與巨門凶星同宮,福壽會滅損,故陶潛只活到五十六歲。若與天梁星同宮,則真正享福之人。
○巨門星──辛苦難以享福,心不安寧,此星入廟壽命大約有七十歲左右。與天機星同宮則滅損,不能享受天年。

第十二宮 由父母宮推斷父母與子女之關係
○右弼星──宮內有其他吉星,受父母恩惠及照顧甚深。與天空同宮,和父母緣份較淡。
  〔誠按〕命子一首:「肅矣我祖,慎終如始;直方二三臺,惠和千里。於皇仁考,淡焉虛止;寄跡風雲,冥茲慍喜」。晉書陶潛傳:「祖茂,武昌太守」,他對於他自己的門第素頗自豪。他的祖父還做過太守,他的父親似早就在家閒居。他序他的先世都提到官職,到了序他的父親只有「淡焉虛止」數語。他的母親是當時名士孟嘉的第四女兒。他還有一個庶母,弟敬遠和程氏妹都是庶出。陶潛的父親和庶母都早死,生母似活得久些,弟妹也都早死,留下有姪兒靠他撫養。

三、陶潛的大限與小限
  預知未來十年內之吉凶叫大限,預知未來每年之吉凶叫小限。凡看大限十年的吉凶,須先看大限本宮、對宮、鄰宮及三合宮內諸星如何?大限最怕與「七殺」星同宮。按紫微斗數第一六八頁:「大小限有七殺、擎羊、陀羅星,而命宮有凶星,則有若顏回夭折」。每一宮有一大限,例如陶潛五十三至六十二歲大限在「午」宮。宮中有「七殺」「天傷」「災煞」「弔客」諸凶星。而甲級星沒有一顆吉星。是他一生中最危險的一關。「木三局生人,大小限、流年忌「午」宮。」,「天傷在午宮禍緊」。

  小限的看法與大限大致相同,把十二宮(父母宮……)只當作子、丑、寅……宮來看,例如陶潛巳宮(官祿宮)有(8、20、32、44、56、68、80、92),即8歲、20歲……皆以巳宮的星為主,可知以上歲數之吉凶,但並不表示以上諸歲吉凶皆同,這必須再與流年及月令…等參看才得知。
  紫微斗數第一七二頁:「在十二宮中之任何一宮,宮內有地劫、天空星,而祿存、天馬星在空亡,則必有災禍至。」誠按陶潛年譜記載:義熙四年戊申(四○八)三十七歲,六月陶潛遇火災,房屋燒光,暫住船上。到了新秋月夕,追記其事,作「戊申歲六月中遇火」一首。印證:在陶潛占星圖的「申」宮乙級星中,果然有「地劫」凶星。     

四、陶潛作品年代析疑
  陶淵明的詩舊說有一百五十首左右,丁福保陶詩箋注所收的有一百二十六首。其中除九首是四言詩外,其餘均為五言。方祖燊、陶潛詩箋註校證論評一書,把作品標題與內容分成詠懷、贈答、田園、飲酒、詠史、說理、偽作七大類,然後再精細地考訂論述這些作品的寫作年代與產生背景。前人用分期方法來研究陶詩,有四分之一的作品,至今仍然無法考出他創作的年代。其中還有一些寫作的年代,仍聚訟未定。筆者根據中國占星術製訂「陶潛作品繫年補正(見附錄)。」對於陶詩作品年代聚訟未定的地方,利用占星圖逐一考訂出陶詩寫作年代,茲將這七首詩析疑如下:
  1. 悲從弟仲德一首:「銜哀過舊宅,悲淚應心零。借問為誰悲?懷人在九冥。禮服名群從,恩愛若同生;門前執手時,何意爾先傾!在數竟未免,為山不及成。慈母沈哀疚,二胤纔數齡。雙位委空館,朝夕無哭聲。流塵集虛坐,宿藉旅前庭,階除曠遊跡,園林獨餘情。翳然乘化去,終天不復形。遲遲將回步,惻惻悲襟盈。」─在陶潛詩箋註校證論評(第四十六頁)云:「寫作的年代,無法考定。或定為晉安帝隆安四年庚子(四○○)作,未可採信。」誠按:該首詩作於晉安帝隆安二年戊戌(三九八),時陶潛二十七歲。從陶潛占星圖可得印證:兄弟宮的小限之歲各為:3.15.27.39.51.63.75,戊戌年陶潛二十七歲運行至戌宮,在子女宮戊級星中有「月煞」「喪門」,足以證明親族中有喪事,果然符合。
  2. 蠟日一首─不知作於何時?詩說:「風雪送餘運,無妨時已和。梅柳夾門植,一條有佳花。我唱爾言得,酒中適何多!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潘重規老師以為章山奇歌,指秦末四皓隱居商山所作歌,商章同音可適用,確為卓見。吳騫說:「其蠟日詩,舊亦編次『述酒』之後,而文清未注。予細讀之,蓋猶之乎述酒意也。爰為補釋於左,俟考古者論定焉。『風雪送餘運,無妨時已和』此感蠟為歲之終,喻典午運已告訖,而宋祚方隆,臣民已多附從,不必更滋防忌,故曰無妨也。『梅柳夾門植,一條有佳花』,有者猶言無有乎爾。『我唱爾言得,酒中適何多』,裕以毒酒一嬰命張褘煬帝,褘自飲之而卒,又命兵進藥而害之。下句言酒中之陰計何多耶?『我唱爾言得』,謂裕倡其謀,而附姦黨惡者眾也。『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山海經:「鮮山又東三十里,有章山』,地理志:章山在江夏竟陵縣東北,古文以為內方山。按竟陵、零陵皆楚地,故假竟陵之山以寓意,猶述酒詩之用舜冢事也。淵明為桓公曾孫,昔侃鎮荊、楚,屢平寇難,勳在社稷。『未能明多少』,謂若曹勿謂陰計之多,以時無英雄耳;使我祖若在,豈遂致神州陸沈乎!『有奇歌』,蓋欲效採薇之意也。」(見拜經樓詩話卷三)陶澍注:「此詩不知所謂,未敢強解,吳說迂晦,恐未必然。」
  誠按:「風雪送餘運,無妨時已和」,送、宋同音,蓋為宋武帝崩逝喜作也。劉裕於永初三年壬戌(四二二)崩殂,陶潛於是年十二月作蠟日一首,時潛五十一歲。潛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異代,自劉摘擅權,不復肯仕。按「條」「朝」古音相通,不滿亂世而猶言「一朝無君子」;藉歲暮風雪,寒梅著花,隱寓劉裕崩逝而高歌飲酒也。足見其觸景抒情之妙。
  3.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一首─戴主簿無考。方東樹以為這首「是請假回鄉時作;辛丑安帝隆安五年(四○一),潛作鎮軍參軍」(見昭昧詹言卷四),方祖燊以為此說未必可信。
  「虛舟縱逸棹,回復遂無窮。發歲始俛仰,星紀奄將中。明兩萃時物,北林榮且豐;神淵寫時雨,晨色奏景風。既來孰不去?人理固有終。居常待其盡,曲肱豈傷沖?遷化或夷險,肆志無窳隆。即事如已高,何必升華嵩。」揆諸詩意,乃慨歎日月運行迅速,倏忽已將過半世紀。人終不免一死,只有「居常待其盡」罷。居常即儒家的「安貧樂道」的精神,所謂「貧者士之常也」。末句謂不必登山求仙,淡泊的人生觀自然能做到「無入而不自得」,晚年隱居時所作無疑。「辛丑」恐為「辛酉」之誤,此詩蓋作於永初二年辛酉(四二一),時潛五十歲,非三十歲時所作也。淵明在元興三年甲辰(四○四)三十三歲時,被辟為建威將軍參軍,故在三十歲時尚無「居常待其盡」的隱逸思想。
  4. 責子一首─「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九字或作六),但覓梨與栗。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第五句「阿舒(儼)已二八」據此,這首詩應該是作於陶潛的長子儼十六歲時,梁啟超陶淵明年譜定為晉安帝義熙二年(四○六),潛年三十五歲;「陶淵明評論」中陶淵明作品繫年定為義熙十二年丙辰(四一六)潛年四十五歲時。二說相差十年。誠按梁說為是,二八嬌妻豈能解為二十八歲?
  古詩「孟冬寒氣至」一首中有「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三五,指陰曆十五日;四五,二十日。茲據紫微斗數考證,隆安二年戊戌(三九八)潛二十七歲時,五子佟,小名通誕生。元配所生長子儼這時正是十六歲無誤。「通子垂九齡」,九字或作「六」有誤,蓋潛三十五歲時,老么通正是九歲,責子一首作於陶潛三十五歲丙午年。是年所作詩頗多,代表作有六首。先作歸園田居五首,再作責子一首。「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在此您可以了解淵明作歸園田居的心情了吧!「性本愛邱山」固然是辭官回鄉的主因,然而五子不成就,老子尚有豪情作官嗎?
  5. 和郭主簿二首─這二首該在晉安帝義熙元年(四○五)以後所作,潛年三十四歲。詩中云:「弱子戲我側,學語未成音」,稚子通八歲正是及齡學童,殆無疑義。
  6. 和胡西曹示顧賊曹一首─湖、顧二人無考。溫汝能說:「此篇在集中為平淡之作,諸選本亦罕及此。」曹,猶今「科」。官吏分科治事,西曹主選署功勞的事,賊曹主盜賊詞訟罪法的事,皆州郡的屬官。「感物願及時,每憾(恨)靡所揮。」謂感物盛衰有時,願及時進德修業,但每恨無所發揮才德也。意取易乾卦文言:「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此詩句立意同於感士不遇賦:「庶進德以及時」,殆亦同年所作,茲考訂其寫作時代為義熙元年乙巳(四○五)三十四歲。
  7. 止酒一首─可說是陶潛晚年的生活情形的映照,寫作的時代當較晚。清、蔣薰說:「想是偶然乏酒,作此遊戲言。(評陶淵明詩集卷三)。陳祚明以為「故作創體」也「采菽堂古詩選卷十三)。
  「居止次城邑,逍遙自閒止。坐止高蔭下,步止蓽門裡。好味止園葵,大懽止稚子。平生不止酒,止酒情無喜。暮止不安寢,晨止不能起。日日欲止之,營衛止不理。徒知止不樂,未知止利己。始覺止為善,今朝真止矣。從此一止去,將止扶桑涘。清顏止宿容,奚止千萬祀?」
  誠按止酒即戒酒,寫作年代前人未嘗論及,根據紫微斗數批演占星圖顯示,該在乙丑年(四二五)五十四歲。這時的陶潛由於貧病交迫,不得不戒酒。由占星圖的丑
宮(有小耗)、寅宮(有大耗、小耗)可以看得出這兩年是他一生錢財損耗最多的年份,也就是他最窮困的時候。茲列舉事實證明五十四歲那年的困境:

  【A】 顏延之於這時出為始安(廣西桂林)太守,路經潯陽,日訪陶潛,酣飲致醉,臨去留下二萬錢給陶潛。陶潛悉送酒家,稍就取酒。翌年正月因酒患胃疾。見疾厄宮有「三台」「天貴」二星,主脾胃疾病。
  【B】司徒主簿龐遵,是陶潛的鄉親舊識,時或有意推薦故友陶潛出仕。─陶潛因為飢寒坎坷,憤於心,今因龐遵要推薦他,所以就淋漓痛快地將他的貧困與離憂,一洩而出,寫成「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一首,詩說:「結髮念善事,黽俛六九年。」「六九年」就是「五十四歲」,陶潛自晉咸安二年壬申(三七二)出生,至此宋元嘉三年丙寅(四二六)剛好滿五十四年,故云。詩又說:「夏日長抱飢,寒夜無被眠。」可見他生活的貧困。
  【C】五月,以檀道濟為征南大將軍江州刺史。時陶潛羸瘦成疾。檀道濟往候他,勸他出仕,說:「堅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具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對曰:「潛何敢望賢?志不及也」(蕭統陶淵明傳),道濟饋
贈他粱肉,不肯接受,可見他有所不取。「乞食」「有會而作」二首,描寫饑餒的難耐,甚至於向人乞食,與「怨詩楚調」的內容相類,皆是這時前後的作品。
  前人對陶潛作品年代的考證工作,竭盡全力,其功偉矣,然因諸譜繫年頗有出入,眾說紛歧,殊難取信。筆者考證其正確生年、月、日、時,製訂陶潛流年占星圖,據此再與古籍所載事蹟取得印證,現在謹將陶潛作品繫年全部考證譜系如下:

五、陶潛作品繫年補正
  陶潛,一名淵明,字元亮,潯陽柴桑人。生於晉簡文帝咸安二年壬申(公元三七二年)九月九日酉時,雜於元嘉四年丁卯(四二七年)九月,享年五十六。
  1. 壬申(三七二):庚戌月、癸酉日、辛酉時陶潛誕生。
  2. �5:�����5:�����5:�����5:����`PW H! /! (h((x=��S! 0h((�-_! S! S! (h((F J j! _! _! �h (p����
    天下文壇  天下文壇 xianyun  2005-05-08 16:21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老去紅塵無所念  白雲未必若吾閑
  發帖人 主題標題:         回覆數:  點數:   第 8 樓 

   abc





積 分:
貨 幣:
發帖數:0
來 自:

 

   時間:    編輯主題 引用回覆 檢視作者資料 給作者發悄悄話 檢視作者的所有帖子 版主操作 刪除主題    到頂端

   
   摘自 天下文壇   abc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天下文壇  天下文壇 abc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發帖人 主題標題:         回覆數:  點數:   第 9 樓 

   abc





積 分:
貨 幣:
發帖數:0
來 自:

 

   時間:    編輯主題 引用回覆 檢視作者資料 給作者發悄悄話 檢視作者的所有帖子 版主操作 刪除主題    到頂端

   
   摘自 天下文壇   abc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天下文壇  天下文壇 abc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社區在線 1223   發表主題 發起投票 | 關 閉 窗 口
回覆標題:
UBB 標籤:
縮放輸入框: 5 6

回覆內容:
   UBB 標籤說明  [表情分頁] [表情全顯]
表情圖片:

讀取表情圖片中......
會員代號:  會員密碼: 
貼圖 URL: (可自動分析圖片連接)
連接 URL: (可自動分析多媒體連接)
 附件 :  附件說明:  
附件上載限制在 200 K 以內
 回覆選項:  限註冊會員 HTML代碼  限積分 以上




Powered by CCB Version 201105 © 2007-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cpu:1 ms, page:11 ms,Read:23, Writ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