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首頁 最新帖子 主題搜尋 社區娛樂 資料修改 會員註冊 會員登錄 離開系統 
 陶 淵 明 作 品 及 其 思 想 研 究
留言簿 精品區 我的主題 我的檔案萬年曆
天下文壇 > 學術論衡 >  陶 淵 明 作 品 及 其 思 想 研 究   塌鼻子先生  添翠軒  
發表主題 發起投票 | 關 閉 窗 口   
  發帖人 主題標題:   陶 淵 明 作 品 及 其 思 想 研 究       回覆數: 0 點數: 1371  第 1 樓 

   敏翔




天下良友
積 分:437
貨 幣:437
發帖數:77
來 自:Unknow

 

   時間:2009-10-22 18:34    編輯主題 引用回覆 檢視作者資料 給作者發悄悄話 檢視作者的所有帖子 版主操作 刪除主題    到頂端

    陶 淵 明 作 品 及 其 思 想 研 究
   摘自 天下文壇   敏翔  2009-10-22 18:34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陶 淵 明 作 品 及 其 思 想 研 究
高 明 誠
一、前 言
  陶淵明是東晉最偉大的隱逸派的田園詩人。中國古代作家能夠在作品中表現出個性的,屈原以後便算是陶潛。梁、昭明太子特別欣賞他的作品,曾經替他作傳記,序說:「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橫素波而傍流,干青雲而直上,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加以貞志不休,安道苦節,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
  我一向欣賞淵明的安道苦節、辭采精拔,因此喜歡研究他的作品和風格,尤其他的詩,連蘇軾都佩服得五體投地,他說:「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臞而實腴。自曹(植)、劉(楨)、鮑(照)、謝(靈運)、李(白)、杜(甫)諸人,皆莫及也。」
  論詩的家數該從「建安七子」,但讀了他們的詩,只能看出「七子的詩風」,很難看出那一位的詩格。我覺得唐以前的詩人,真能從作品中發現作者個性的恐怕只有阮籍和陶淵明兩人,而陶詩尤為甘脆鮮明、篤意真古,因此在昭明文選中作者一百三十家當中,我特選陶淵明一人來加以探討。
二、生平事略
  陶淵明,字元亮,入宋更名潛,潯陽紫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西元三六五─四二七年)世稱靖節先生。他是東晉名將陶侃的曾孫。陶侃做過八州都督,封長沙郡公,卒後追贈大司馬。祖父茂做過武昌太守,父親做過姿城太守,也都是淡漠名利,潔身自好的人。他的母親是征西大將軍桓溫的長史孟嘉先生的第四女兒。嘉是當時名儒,文章超卓、胸襟廣闊。這樣的家庭環境,對陶潛一生可說影響極大。
  淵明一生可分少年、遊宦、和歸隱三個時期,茲分述如下:
  〈1〉 少年時期:自晉簡文帝 咸安二年壬申,至晉孝武帝 太元二十一年丙申(自出生至二十五歲止),蕭統淵明傳稱他「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更可從他詩中窺見他的遭遇和性格。閑靜少言,不慕榮利(五柳先生傳)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歸去來辭)少而窮苦,每以家弊,東西遊走(與子儼等疏)好讀書,不求甚解(五柳先生傳)梁啟超說他是一位極熱烈極有豪氣的人。雜詩:「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2〉 遊宦時期:自晉太元二十一年丙申,至東晉義熙元年乙巳(自二十五歲至三十四歲為止)他的雜詩裡說:「荏苒經十載,暫為人所羈。」在這十年期間,淵明曾出任四次,前三次任幕僚,最後一次是當縣丞。江州祭酒期:昭明太子淵明傳說他:「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不久去職,幽居達四、五年之久,州府曾請他當主簿,他不就任,寧願在家鄉,躬耕自資。鎮軍參軍期:隆安四年庚子,淵明作鎮軍參軍,時二十九。飲酒詩:「此行誰使然,似為飢所驅。」〈3〉建威參軍期:乙已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彭澤令期:義熙元年乙已,淵明年三十四,是年八月就任,十一月即自免歸。
  〈3〉 歸隱時期:自東晉義熙元年乙巳,至宋元嘉四年丁卯(自三十四歲至五十六歲止),淵明自四十六歲以後,他家曾遭遇過火災、風災、水災、蟲災。他身體也是逐漸衰弱,尤其元嘉二年後的兩三年中,可說是他一生中最困苦的一段日子。貧困使他自然的質性,磨礪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使他對於死神的迫近,毫不懼怕,處之泰然。他深知不久於人世,於是寫了三首挽歌詩,及一篇自祭文,作為辭別人間的最後剖白。
  陶淵明的處世態度,是恬淡、安閒、無爭、任真、表面上看,他的感情似乎淡淡的、平靜的,其實他是一個具有濃烈感情的典型人物,梁啟超就說他是「一位纏綿悱惻最多情的人」他的嗜好是:愛萄、嗜酒、喜弄無弦琴、樂於耕稼,由於他是一個高雅曠達、任性自適的人,感情濃烈而篤於交誼,因此他的快樂,不是安逸中得來,完全從勤勞中得來。
三、時代背景
  晉朝正是佛教盛行的時候,文人由厭世思想進而為超脫,故陶潛有釋家思想。他的性格,在儒、道、釋三家中,經過了自己的溶解,運用當時的法語,於是造成他獨特的思想,便是極現世主義的達觀,不講求將來,在他作品中流露得最微底的是連雨獨飲:「形骸久已化,心在復何言」。
  淵明本身的思想,再加上當時的政治社會影響,使他養成自然、現世與孤獨的個性。因為兩晉社會是貴族社會,政治也是貴族政治,只有貴族才有做大官的機會,否則就永遠做小官。他時輟時續地做了十年幕僚,幸虧他的叔父陶夔在政治上略有地位,才援引他當了一名小邑,但當時兵亂頻頻,他本來就不願做官,加上時局的動盪,不想離鄉太遠,就決定做彭澤令,但個性耿介的他「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宋書隱逸傳)」(誠按:蕭統陶淵明傳、鄉里小人作鄉里小兒),只做了八十天就掛印辭職了。
  朱子語錄說:「晉宋人物,雖日尚清高,然個個要官職。這邊一面清談,那邊一面招權納貨。陶淵明真個能不要,所以高於晉宋人物。」
  在他青年時期正是東晉偏安江南,胡人盤據中原;這時他熱血滿腔,胸懷猛志,崇拜的是田疇、荊軻之類的英雄。在他中年和晚年的作品(如雜詩、擬古詩)中,還常常流露出他這種少壯時代的奇情壯思。陶潛雖抱經濟之器,想振復國家。可是晉自太元八年(三八二)淝水之役,戰敗苻堅後,不久謝安、謝玄相繼去世,孝武帝沈溺酒色,京師人士、莊園主人也多酖於苟安的生活,不打算恢復中原。孝武帝又被張貴妃所弒。安帝即位後,大臣會稽王司馬道子和他的兒子元顯當國,招權納賄,政治黑暗,時局就更加不安定。自孝武帝太元中至安帝義熙初二十餘間,戰爭黨禍,盜賊飢荒,瀕臨人間,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他在三十四歲前,為了母老家貧,還屢次為祿而仕。晉孝帝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到江州為祭酒。以不堪吏職,自動辭歸。又召為州主簿,不就,晉安帝隆安三年(三九九),做前將軍劉牢之參軍。四年五月,他回鄉省親。十一月,劉牢之遷為鎮北將軍,他仍在軍幕。五年七月,他奉命往江陵,這一年冬天,他的母親去世,丁憂在家。
  安帝元興二年(四○○年)十二月,桓玄篡位。三年,劉裕起義討兵。他又出任建威將軍江州剌史劉敬宣的參軍。不久,劉敬宣解職,他也就跟著罷官。
  陶潛為何不愛做官?除了上面所說的時代動亂,政治黑暗,以及本性使然,同時還是由於他自己有一套理想的社會組織。由他的桃花源記我們可以了解陶潛理想的安樂社會,是跟現實的動亂社會衝突的,因此我們可以了解他為什麼要辭官歸隱了。從晉安帝義熙元年(四○五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四二七)共有二十三年,他一直在潯陽隱居,不再做官了。義熙十四年(四一八),他四十七歲,劉裕弒安帝立琅邪王德文為晉恭帝。元熙二年(四二○)年,劉裕又逼恭帝禪位,自立為宋武帝,晉祚於是滅亡。晉亡後八年,宋文帝元嘉四年(四二七)徵為著作郎,不就,不久陶潛也就去世了。
四、思想體系
〈1〉 儒家思想奠其基
  陶淵明出自顯宦之家,書香門弟,雖然家道中衰,但家中藏書豐富,又受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養成陶淵明愛好讀書的習慣。對於儒家詩書,六經之類的書籍,自少年時代起就有所偏好。如「溫柔敦厚」的詩教,給予他人格、性情的影響很深。他的詩句引用論語的地方頗多,古直、陶靖節詩箋注,曾統計過淵明用論語典故的地方,共有三十七次之多。
  由於他先受儒家思想的薰陶與奠基,雖處於亂世,始終固守峻潔傲霜的氣節,未曾隨波逐流,難怪梁啟超說他是一位極嚴正─道德責任心極重的人。
〈2〉 道家思想啟其知
  朱熹說:「淵明之辭甚高,其旨出於老莊。」淵明雖不像孔子那樣,但他自己盡其在我,「抱扑含真」,確保了中國傳統思想的本色,這是我們首先探討淵明的意識裡,為何沒有走上儒家路線的原因。陶淵明後來轉而接受他一意不變的接受全部儒家思想外,當時的政治環境,社會風氣與學術思潮,也是原因之一。在如此大的動亂中,老莊哲學思想,便乘機而來,應運而興。
  研究老莊,既成一股風氣,影響所及,陶淵明亦必有所涉獵,在儒家思想方面所無法解決的,所不能滿意的,陶淵明必定想在老莊哲學中求得解決,求得滿足。他吸取老莊哲學中的精華,排斥其中的糟粕,這也是由於淵明的識見超拔不同凡俗,有以致之。
  莊子養生重在去欲致靜,養神所以致虛靜,養形所以去物欲,都是合乎自然而泯於私智的良方。而其處世態度,卻是崇尚自由平等。至於老莊哲學中的「政治哲學」和「生死論」,對於淵明的影響,則是在他歸隱以後,才有較明顯的表現,這是他思想轉變的重要關鍵。
〈3〉 釋家思想助其成
  南北朝時,中國思想界又有大變動。蓋於是時,佛教思想有系統的輸入,而中國人對它亦能了解。高僧傳說:「慧遠能引莊子義為連類,於是惑者曉然。這種以莊學講佛學,在當時謂之「格義」。慧遠能與淵明成為素心之交,可能是因「疑義相與析」把他們連起來的緣故,由於彼此傾心,在不知不覺中,兩人從互為討論而互有影響,使淵明吸收一些釋家教義,這也是極自然的事。」
  對於一切眾生,佛完全採取大慈大悲的愛他心,希望人人皆能同登涅槃,人人能成佛,因此表現在處世待人的修養上,必然是謙讓、慈悲的。在淵明的作品中,固然沒有顯明的佛家色彩,但他確實受了佛學的影響,以致佛學灌注淵明新人生觀,啟示他新意識,對淵明思想的垂鍊,是有莫大助益的!
〈4〉 莊子思想終其身
  古直統計淵明詩用事以莊子為最多,共四十九次,可見他對莊子喜愛的程度,他
在現實的世寰中找不到知音,於是只有求諸古人,結果他找到了莊子,看「擬古詩」
的第八首:「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遊。誰言行遊近,張掖至幽州。飢食首陽薇,渴
飲易水流。不見相知人,惟見古時丘。路邊兩高墳,伯牙與莊周。此士難再得,吾行
欲何求?」
  魏晉時代,老莊之學所以能大行其道,主要還是與時代背景有關,錢穆、莊子纂箋序:「莊子,衰世之書也。故治莊而著者,亦莫不在衰也。」
  陶淵明的根本思想,主要來自莊子,不過不可否認的是他也曾吸收過儒道釋三家思想的精華,經過提鍊醞釀,而使其思想既能博大又能高遠。
五、風格創作
  儒家的固貧,加上道家的自然,形成了陶淵明的思想既不同於儒家,也不同於道家,在兩晉時道家的思想是想成仙的,然而他對鬼神、成仙、長生不死,都在懷疑,所以他說:「天道幽且遠,鬼神茫昧然。」( 怨詩楚調)
  「世間有松喬,于今定何間?」(連雨獨飲)
  「誠願遊崑華,邈然此道絕!」(影答形)
  「彭相愛永年,欲留不得住。」(神釋)
  創作本是人類心靈至高的一種活動,這種活動不僅需要藝術家豐富的感情作源泉,更重要的是能把情感適時地表現出來。陶淵明創作的態度,從他的作品中,可以找到線索,如: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移居)
  「率爾賦詩,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遊斜川詩序)
  「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五柳先生傳)
  「余閒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醉;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飲酒詩序)
  他的人格高尚堅卓:有不屈不撓的積極精神,表現他的感士不遇賦說:「嗟乎!雷同毀異,物惡其上,妙算者謂迷,直道者云妄,坦至公而無猜,卒蒙恥以受謗,雖懷瓊而握蘭,徒芳潔而誰亮?」他有安貧樂道的達觀懷抱,表現在他的懷古田舍說:「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他有任真自適的自然質性,蘇東坡說他:「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飢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延客。古今賢人,貴其真也。」顧亭林也說:「
栗里之徵士,淡然若忘於世,而感憤之懷,有時不能自止,而微見其情者,真也。」他有異於儒家的道德觀,在作品中常提到古聖先王名字,卻很少提及孔子儒家修齊治平或五倫之教化。
六、作品分析
  〈1〉 詩文的源流:鐘嶸詩品:「宋徵土陶潛詩其源出於應璩。又協左思風力。文體省靜,殆無長語,篤意真古;辭興婉愜,每觀其文,想其人德,世歎其質直。如「歡言酌春酒」,「日暮天無雲」。風華清靡,豈直為田家語邪?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也。」
  詩源辨體:「太沖詩渾樸與淵明略相類。又太沖常用魚虞二韻,靖節亦常用之。其聲氣又相類。應璩有百二首,亦用此韻。中有云,前者隳官去,有人適我閭,田家無所用,酌酒焚枯魚。又三叟詩簡樸無文,中具問答,亦與靖節口語相近。嶸得之於驪黃間耳。要知靖節為詩,但欲寫胸中之妙,何嘗依倣前人哉。山谷謂淵明為詩直寄焉耳,斯得之矣。」
  葉少蘊曰:「晉宋間詩,以排偶雕刻為工,靖節則真率自然,傾倒所有,當時人初不知尚也。顏延之作靖節誄云:學非稱師,文取指達,延之意或少之,不知正是靖節妙境。」
  劉熙載曰:「屈靈均,陶淵明皆狂狷之資也。屈子離騷,一往皆特立獨行之意。陶自言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自量為己,必貽俗患,其賦品之高,亦有以矣。」
  〈2〉 作品的形態:鐘嶸詩品以漢李陵始著五言之目,可是蕭統文選仍錄古詩十九首於蘇李之前,玉台新詠且注明其中八篇為枚乘之作。劉勰文心雕龍亦謂:「古詩佳麗,或稱枚叔,其孤竹一篇,則傅毅之詞。」其後王世貞藝苑扈言卻說:「意者中間雜有枚生或張衡、蔡邕作,未可知。」這些論據雖謂臆度,自有其理。
  根據陶澍的注本,淵明詩計有:四言詩三十九首,五言詩一百十六首,辭賦文章近廿篇,以及一些無關宏旨的雜著。作品雖不多,但在魏晉南北朝的詩家,他把流傳的作品,應該算是很豐富的了。
  四評詩到了陶淵明應該算是尾聲,五言詩是他最重要也是分量較多的作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歸田園居」、「飲酒」、「擬古」、「雜詩」和「詠貧士」而「詠荊軻」和「讀海山經」裡的幾首則是流露其襟懷的名篇。他也有許多篇贈答之作,由此可了解他的交遊情形。
  他的辭賦文章有幾篇是千古爭相傳誦的:「歸去來兮」、「桃花源記」和「五柳先生傳」。而他的「感士不遇賦」則是藉賦以抒發其深沈的感觸。孟嘉傳是與他個人有關的好史料,祭從弟敬遠文、祭程氏妹文兩篇流露其真摯的感情,「自祭文」則是他的部分人生觀。甚至對一名僕從(做彭澤令時才有的),他也要自己的兒子「善遇之」,他說「此亦人子也」。
  〈3〉 結構優劣:宋、嚴羽、滄浪詩話:「風雅頌既亡,一變而為離騷,再變而為西漢五言,三變而為歌行雜詩,四變而為沈宋律」又說:「五言起於蘇武李陵,或云枚乘,七言起於漢武柏梁。」雪浪日記:「為詩欲詞格美,當看鮑照、謝靈運,欲渾成而有正始以來風氣,當看淵明。」
  在崇尚豔麗雕琢的文風的晉南北朝,他曠達自然的作品,雖未被當時文學批評家另眼看待,像劉彥和文心雕龍才略篇,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論敘晉代詩流名家,獨遺陶潛;鐘嶸僅將他列為中品,但這都不足以抑低他的作品真正價值,其實陶潛偉大的地方,是能將他的生活與作品溶成一片。唐代大詩人王維、孟浩然、儲光羲、柳宗元諸人都是學陶詩出名的;韋應物、白居易、薛能,更仿效其體作詩;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逐漸提高,如杜甫將他與謝靈運並舉,白居易將他與韋應物等類,薛能將他與李白同列。
七、學術上的貢獻及對後世之影響
  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以及給予中國文學的影響,歸納起來共有下列幾點:
第一、陶淵明喜歡酒,他的詩篇裡,幾乎沒有一首沒有「酒」字,於是酒在後代文人的心靈裡起了極大的作用。
第二、陶淵明曾為彭澤令,於是「陶彭澤」、「彭澤令」、「彭澤」、「陶令」都成了後代詩人抒情的對象。
第三、陶淵明曾寫過一篇「五柳先生傳」,於是「五柳傳」、「五柳」,也成了後人嚮往的所在。
第四、「桃花源記」,於是「桃花源」、「桃源」、「武陵人」、「武陵溪」、「武陵」,成了理想的國土與理想人物。
第五、陶淵明喜歡菊花,並有一句名詩「採菊東籬下」,於是「東籬」、「菊」也成了後代詩人歌詠的對象。孟浩然、過故人莊:「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第六、陶淵明曾用頭上巾沿酒,於是「陶巾」也成後人歌詠的材料。
第七、陶淵明曾寫過一篇「歸去來兮辭」,於是「歸去來」也成後世的典故。
第八、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說:「三徑就荒,松竹猶存」,於是「元亮徑」,「三徑」也成了養性的所在。
第九、陶淵明在「與子儼等疏」說:「嘗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於是『北窗』、『羲皇人』,也成了典故。
第十、昭明太子在「陶淵明傳」說:「歲終,會郡遺督郵至縣,吏請曰:「應束帶見之」,淵明歎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兮」,於是「五斗米」、「折腰」,也成了典故。
第十一、「飲酒詩」說:「是時向立年,志意多所恥。遂盡介然分,拂衣歸田里」於是「拂衣」也成了典故。
第十二、陶淵明在「讀山海經」詩裡說:「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於是「愛吾廬」、「吾廬」都成了歌詠的對象。
第十三、昭明太子在「陶淵明傳」說:「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絃琴一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意」,於是「無絃琴」成了後代詩人讚美的對象。
第十四、「陶淵明傳」又說:「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淵明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率真如此」,於是「醉欲眠」,也成了典故。
第十五、「陶淵明傳」又說:「淵明妻翟氏,亦能安勤苦,與其同志」,於是翟氏也成了模範人物。白居易、贈內:「陶潛不營生,翟氏自爨薪」。
第十六、「陶淵明傳」說:「公田令吏種秫,乃使一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梗」,於是「元亮秫」、「種秫」也成了後代歌詠的材料。
第十七、「宋書、陶淵明傳」說:「所著文章,皆題其年月自義熙以前,則書晉氏年號,自永初以來,惟云甲子而已。」於是「甲子題詩」或「詩題甲子」也成陶淵明的美德。
第十八、除陶淵明的一言一行,都為後代詩人的自喻、自慰與讚賞外,「陶詩」或「陶集」也成為後人歌詠的材料。
第十九、除「陶集」「陶詩」外,「陶淵明」「陶元亮」「陶潛」「淵明」「陶公」的整個人格,又為後世詩人的讚譽對象。
  總之,陶淵明的一言一行,無不產生了莫大的影響,舉凡唐代各大詩人沒有一個不受他的影響。到了宋朝,他的影響更大,地位更高。歐陽修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而已。」
(拙稿原載:哲學與文化5卷10期‧革新號第56期)


    天下文壇  天下文壇 敏翔  2009-10-22 18:34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社區在線 594   發表主題 發起投票 | 關 閉 窗 口
回覆標題:
UBB 標籤:
縮放輸入框: 5 6

回覆內容:
   UBB 標籤說明  [表情分頁] [表情全顯]
表情圖片:

讀取表情圖片中......
會員代號:  會員密碼: 
貼圖 URL: (可自動分析圖片連接)
連接 URL: (可自動分析多媒體連接)
 附件 :  附件說明:  
附件上載限制在 200 K 以內
 回覆選項:  限註冊會員 HTML代碼  限積分 以上




Powered by CCB Version 201105 © 2007-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cpu:1 ms, page:10 ms,Read:10, Writ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