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首頁 最新帖子 主題搜尋 社區娛樂 資料修改 會員註冊 會員登錄 離開系統 
清‧杜文秀題聯
留言簿 精品區 我的主題 我的檔案萬年曆
天下文壇 > 學術論衡 > 清‧杜文秀題聯   塌鼻子先生  添翠軒  
發表主題 發起投票 | 關 閉 窗 口   
  發帖人 主題標題:  清‧杜文秀題聯       回覆數: 0 點數: 645  第 1 樓 

   江山如畫




分區管理員
積 分:4775
貨 幣:4775
發帖數:851
來 自:Unknow

 

   時間:2007-02-20 13:25    編輯主題 引用回覆 檢視作者資料 給作者發悄悄話 檢視作者的所有帖子 版主操作 刪除主題    到頂端

   清‧杜文秀題聯
   摘自 天下文壇   江山如畫  2007-02-20 13:25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1 杜文秀(1827-1872.12.26),回族,字雲煥,號百香,經名素萊伊瑪乃,清·永昌府(今雲南省保山縣東北)金雞村人。

杜文秀自題聯

世亂我不亂;
民安吾亦安。
——自題雲南省大理州總統兵馬大元帥府大門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永昌屠回案發,杜文秀上京告「御狀」返回後,被誣「控詞不實」而下獄,後查明無罪釋放。道光三十年(1850年)杜文季攜家眷至蒙化(今巍山縣)小圍埂村,以教經為掩護,暗中聯絡回民哥老會忠義堂組 織反清起義。清·咸豐六年(1856年)4月,雲南巡撫舒興啊、總團練頭子黃宗等下令在全省「屠回」。為反抗「屠回」活動,杜文秀和馬朝珍等率回民在巍山大、小圍埂誓師起義,於8月出兵攻佔大理府城,在原提督府內建元帥府。杜文秀被大理、蒙化義軍推為「總統兵馬大元帥」,制定了「遙奉太平天國南京之號召,革命滿清,改正朔,蓄長髮,易衣冠。田賦徵糧米。除丁銀。訴訟速審判,禁羈押」的革命總綱領,堅持反清起義鬥爭達18年之久。馬大元帥府(1856-1872,原清廷提督府改建而成)建有前殿、後殿兩大院,設午門,築天子台,立丹墀,建有偏殿、南北花廳、設置議事廳、軍機處(白虎堂)、起居室、書房、侍衛室、儲藏室等房舍,形成規模宏大的建築群落。杜文秀還撰寫了楹聯懸掛於大元帥府各處。此外,杜文秀還在帥府大門、客廳、兵卒室等處題寫了8副膾炙人口的楹聯。大元帥帥府四周築有高牆360餘米(今存南牆約172米)、設城垛,都由大理特有的磚石砌就。整個帥府佈局嚴謹,錯落有致,建築精巧,格調高雅,氣勢恢宏,俗稱「紫禁城」。

勤練疏筆騰雲志;
苦讀寒窗養龍心。
——14歲時自題
  杜文秀14歲這一年,以驚人才華考取秀才。在儒家學說與伊斯蘭文化的熏陶下,杜文秀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思想。這一時期所寫的這副對聯,反映出振翅欲飛的志向。

四壁春煙無燕到;
一窗雲影有龍飛。
——自題雲南省大理州總統兵馬大元帥府書房

天生英雄,恢復中原世界;
地出豪傑,戳破清朝乾坤。
——自題自勵
  這是一副多麼豪情滿懷、氣吞山河的對聯。杜文秀出生後,祖父說他長得「俊秀」。少年、青年時期,杜文秀勤奮攻讀中阿兩文,並練習武術,可推測他長大後是一個體格健壯、儀表堂皇、氣度不凡的男子。對成年杜文秀的相貌描述,最詳細的資料可能是清軍奸細張銘齋的描述。1872年張銘齋受楊玉科之命到下關說降,在大理杜文秀以同鄉之誼熱情接待他,他描述道:「吃的是回席,因無酒,不時就吃畢了。我一面聽戲,一面在燈光下端詳,杜氏(文秀)品貌到也不凡,兩撇短髭,年在五十上下,惟兩眼堂稍現黑暈……」。杜文秀生性善良、開朗大方、樂觀豁達。牢獄之災和流亡遷移又鑄就了他堅忍不拔意志。據《秘錄》載,杜文秀有一個部將叫馬阿九,喜愛說笑,是大元帥的好朋友,他曾以「扁擔一扛,我挑起兩架山;軍刀一揮,天地服我管;戰馬一騎,回漢保江山;鞭子一刷,打死浪婆娘(指咸豐皇帝的媳婦)」的一首詩贏得杜文秀的4斤桂花茶。不過,迎雞足山長老「茶果會」時,馬阿九吟詩「木瓜做屁股,和尚亮光頭」,對長老不恭,玩笑開過了頭,卻受到了杜文秀責罰50大板。

英雄無謀,萬貫家財遭賊搶;
烈漢喪膽,八尺男兒被狗欺。
——自箴

虎賁三千,掃除幽燕之地;
龍居九五,挽回堯順之天。
——改李自成大順政權旗聯自題雲南省大理州總統兵馬大元帥府客堂
  原聯為:「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典出: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紅巾軍決定分三路北伐,西路向關中挺進,東路向河北挺進,中路向山西挺進,最後會師大都,推翻元朝統治。當時大書旗聯云:「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滅元復宋的政治目標,遠近傳播,元都大震。

國家當先,己當後實為忠義;
民族第一,我第二是為良才。
——自題雲南省大理州總統兵馬大元帥府花廳

願天下善良者,都結交朋友;
聞地角好學士,就拜為業師。
——自箴

用人間大地作紙,施展萬卷;
借天上小星為燈,苦讀千秋。
——述志

揮動刀槍劍戟,奪回中華本土;
施展紙筆墨硯,重畫故國江山。
——自勵暨勉策義軍(1)

九重瑞氣擁龍樓,不數唐家花萼;
五色祥雲連鳳閣,再見漢代柏梁。
——自題雲南省大理州總統兵馬大元帥府大殿(1)

提三尺劍以開基,推心置腹,重見漢高事業;
著一戎衣而戡亂,行仁講義,儼然周武功勳。
——自題雲南省大理州總統兵馬大元帥府大殿(2)

為國家抱緊漢、回、彝、苗各支兄弟,共同雪恨;
安夭下磨快刀、斧、矛、鐮幾宗武器,一起衝鋒。
——自勵暨勉策義軍(2)
  清·咸豐六年(1856年)臨安惡霸又侵佔回民礦權,焚燒劫掠回民村寨,雲南巡撫又密令各地「聚團殺回」。這一系列事件發生的社會背景在於清廷的民族壓迫政策,和對回族人民的極端仇視,當然會激起廣大回民群眾的反杭。杜文秀高舉義旗,在蒙化(令巍山縣)發動以回族人民為主、聯台漢、彝、白、傣、納西、景頗、栗僳等各族人民的武裝起義,攻克大理,建立政權,稱「總統兵馬大元帥」,改用於支紀年,並宣佈響應大平天國號召,施行輕賦稅、重生產等政策。大理政權勢盛時佔領了雲南53個縣,幾度進攻昆明,革命勢力遍及全省,影響遠達貴州、四川以至陝西。大理政權共經歷了18年之久。同治十一年(1872年)清軍進逼並攻破大理,杜文秀才被迫自殺,但他的大司空李國綸,仍在騰越一帶堅持武裝鬥爭,兩年後才被鎮壓下去。這場革命風暴,是從18世紀80年代乾隆後期以來,在西北和西南地區連續不斷發生的多次反清回民起義中的一次,它也跟許多次類似的回民起義一樣,犧牲是慘重的、壯烈的,但也是戰果輝煌的。它表現了回族人民的英勇、頑強、團結、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並深刻揭露了封建皇朝統治者對回回群眾的血腥統治與殘酷鎮壓。特別是它提出這樣的鬥爭目標:「連回漢為一體,豎立義旗,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剪除貪污,出民水火」,意識到聯合各被壓迫民族共同奮鬥的重要,主張對各民族「均宜一視同仁,不准互相凌虐;違者,不拘官兵,從重治罪」。這副自警勉策聯,可見杜文秀的抱負和胸襟。聯語突破了唯我獨尊或單槍匹馬孤軍作戰的狹隘觀念,把鬥爭矛頭集中指向反動的封建皇朝統治者,使回民起義的內容和性質提高到新的水平。

  杜文秀撰題聯

一條黑龍跨南北;
四方馱馬運東西。
——題雲南省大理州(市)下關黑龍橋
  黑龍橋又名清風橋,在下關西洱河上,原為石頭橋,1979年改建為鋼筋水泥橋。該橋是古代連接下關重鎮關迄和約的重要橋樑,也是滇西北古道上重要的橋涵,在滇西曆史上有其光輝的一頁。據傳有條黑龍常常橫臥在西洱河上,堵住海水出口,致使海水上漲,氾濫成災,淹沒沿岸村莊和土地,人民群眾痛苦不堪。後來有一條小黃龍為拯救水患之中的老百姓,戰敗了黑龍,將它驅出西洱河。人們為了慶賀水患消除,在河上建石橋,以小黃龍驅逐大黑龍惡孽之意,取名黑龍橋。黑龍橋初建於唐代,為閣羅風所築,《蠻書》有載,歷代多次復修,清·光緒三年(1877年)水毀,改建為5孔石拱橋。現改建後的鋼筋水泥橋,全長87米,寬10米,有護欄圍護,美觀實用。黑龍橋地處市中心,是溝通下關南北兩岸的主要橋樑。大橋建成通車時,今人寫了一副對聯祝賀:
  喜大橋竣工,看東西蒼洱環抱,百二山河增壯麗;
  頌現代建築,讓上下車舟往來,繁榮城市換新裝。

有賞有罰大教長;
無事無憂小神仙。
——題雲南省巍山縣永建鎮小圍埂村清真寺教長室門
  道光三十年(1850年),杜文秀帶著妻子和小女兒阿鳳來到蒙化小圍埂村。多次往返於這裡,對小圍埂的一切都感到十分熟悉和親切。杜文秀在小圍埂住下後,在村中的義學堂裡教書為生。道光三十年(1850年)前後,馬朝珍等人在義學堂的基礎上成立秘密幫會「忠義堂」。後來,還吸收了如陝西回民武士藍金喜、雲州武士蔡發春等外地回民領袖參加領導。當時蒙化直隸廳的衛千總是本地回民紳士馬保,與漢人鄧國煊暗中說定,回漢相保,不干預回民的內部活動,這也給回民發展組織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忠義堂借用馬朝珍、馬天有等蒙化馬幫,以緬甸商人身份,積極籌措經費,購置武器,並把緬刀、火繩槍等偷運入境。發動順寧悉宜銀廠、漾濞林台銅礦等廠礦的礦主、商人秘密捐資助餉,籌措經費,購買武器。秘密發動各廠礦工人參加組織,組織練武,準備起義。利用廠礦機械設備和物資器材,秘密打造刀槍劍戟等武器。杜文秀在忠義堂主要從事文書、聯絡工作。他有時是走村串戶的茶販。有時,是教書先生,傳授儒學和阿拉伯文。他利用自己公開的身份查訪民情、廣交朋友,足跡遍及滇西的大多數地方。這些地方的百姓大都表示對腐朽清廷不滿,更加增強了起義的信心。期間杜文秀還專門為小圍埂村清真寺作了數幅對聯,流傳至今(見下)。

擠干清腦學前輩;
搜盡枯腸教後生。
——題雲南省巍山縣永建鎮小圍埂村清真寺教室門

演戲看戲心中有戲;
修枝打枝節外生枝。
——題戲台(1)
  杜文秀還喜歡看戲。白旗軍的將士看戲與眾不同,看到興頭上就躍上台去自己來上一段。他還為戲台寫過一些精彩的對聯。

輕輕走一轉踏遍天下;
招招手就來百萬雄兵。
——題戲台(2)

一桶清水,洗淨身心污穢;
半盒皂沫,除卻遍體骯髒。
——題雲南省巍山縣永建鎮小圍埂村清真寺水房

不大地方,亦國亦家亦天下;
幾個角色,能文能武能聖賢。
——題雲南省通海縣楊廣鎮戲台
  據《滇劇史》載,此對聯繫清同治時回民起義軍領袖杜文秀撰書。錄於楊廣鎮戲台。此聯還有另一版本(見下《題戲台〔4〕》)。

敲敲打打,擁來一堂君臣父子;
哭哭笑笑,認出幾代兒女夫妻。
——題戲台(3)

不大點地方,可家可國可天下;
只幾個角色,能文能武能聖賢。
——題戲台(4)
  杜文秀才14、5歲就中了頭名秀才,村子裡的人都很高興,認為杜文秀給全村人爭了光,是件了不起的大喜事。村子裡就湊了些錢,準備在文昌宮唱幾台戲來慶賀這件事,寫對聯的事自然要找他。杜文秀一聽,提起筆來,三兩下就寫了這副對聯出來了。不但字寫得很好,文句也非同凡響。對聯一貼出來,大家都圍起來看。識字人一念出口,大家一聽,都讚歎了起來:「呵,好大的氣量!才14、5歲,這麼有見識,真是器宇不凡!」正在這時,突然戲棚裡冒起了火煙,炮仗炸得「噼咧啪啦」,真嚇人。原來,戲棚裡桌子上擺了一些炮仗,不知哪個不小心,吸煙抖火,火星把炮仗引著了。眼看戲棚就要燒起來,大家一下子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只見杜文秀幾步跑上前去,揭開旁邊的櫃子,抓起桌子上正在爆炸的炮仗就往裡面丟,蓋上櫃子門,一縱身就跳上去坐起來。炮仗雖說爆炸掉了,戲棚總算沒有被燒,大家這才長長舒了一口氣,放下了心。事後大家越發欽佩和敬重杜文秀。都說:「這個人,年紀不大,又有才學,又有膽量,將來一定是個幹大事的人!」

古蘭恩澤如雨水,澆潤萬物;
穆聖德懿似春風,吹遍九州。
——題雲南省巍山縣永建鎮小圍埂村清真寺大殿門
  上聯題款:「咸豐五年」。下聯題款:「乙卯年齋月」。

撞鐘聲,宣拜聲,聲聲喚起龍騰虎躍;
擊鼓時,教練時,時時掀動地覆天翻。
——題雲南省巍山縣永建鎮小圍埂村清真寺叫拜樓大門

洱海有蓬萊,營號天生,三千溺水誰飛渡;
雞山臨島嶼,人當海上,十萬雄兵難進攻。
——題洱源縣洱海玉兒島天生營王波閣
  雙廊在洱源縣的東南和洱海的東岸,古名拴廊,一名良甸村。雙廊南有長約7公里的弧形海岸,名蓮花曲,北有長約5公里的弧形海灣,稱羅蒔曲,二典形如兩條長廊,是洱海著名的九曲中的二曲。洱海中有風光秀麗的工幾島(天生營)。金梭島,二島猶如浮在水面的一對鴛鴦;拴在兩廊之間的儷玲峰下,將居住在二曲之間的青山、蓮花曲、長育、大建旁、島嶼旁、天生營、康海、良甸村(今雙廊)、伙山等9個自然村均拴在廊內,故稱拴廊。又因為「二曲」、「二島」均為「雙」,清代以後將拴廊改為雙廊。清·咸豐年間,回族杜文秀起義軍在玉兒島建水兵營,因取名天生營,有長堤與廊相通。總統兵馬大元帥杜文秀曾在天生營王波閣門上題「王波閣」匾額和這副嵌「天生營」名的(木刻)楹聯,以抒發豪情。

盛友如雲,五湖四海湧來此廳,聽講穆聖宏達訓誥;
高朋滿座,九千八百概入大殿,誦讀古蘭天經明文。
——題雲南省巍山縣永建鎮小圍埂村清真寺賓客室門

什麼天主教?敢稱天聖天神!欺天理,滅天倫,將青天白日鬧得天昏。待到天討天誅,天才有眼;
這些地方官,都是地痞地蠹!搜地財,刮地寶,以勝地名區翻為地獄。又加地丁地課,地也無皮。
——題(時世)雲南省大理州教學、官府(36+36=72字)
  咸豐六年六、七月間,太和縣遭了天災。老百姓生活過得夠苦了,可地方官府還要在老百姓頭上派糧派餉,貼出告示,要老百姓一人交一升糧,外加三個通洞錢。告示一出,老百姓可氣壞啦,大街小巷,鬧嚷嚷的,眼看要出事了。就在這個時候,大街上貼出了一副奇特的對聯。這副對聯,貼也貼得出奇:上聯貼在洋人住的教堂門口,下聯卻貼在縣太爺衙門的大堂上。這副對聯就一傳十,十傳百,馬上轟動了全城。大家跑來看了對聯,都高高興興,說:「嗨!罵得好痛快,真替我們出了口氣!」這下子可氣壞了洋人,嚇壞了縣官。他們趕快派出兵丁,撕了對聯,趕散百姓,並且揚言說:查出寫對聯、貼對聯的人,一定嚴辦,決不寬赦!但這副對聯,卻擦亮了老百姓的眼睛,更加痛恨洋人和官府,更加議論紛紛了。不到一個月,杜文秀就打進了大理,趕走洋人和官府,建立了元帥府。這個時候,大家才知道,這副對聯,原來是杜文秀要起反打大理前所撰,事先特地派人來貼的哩!

紫氣東來,繚此處有一派英雄豪傑,刷天補地,降龍伏虎,治水移山,經綸出物阜民安,又添紫氣;
青雲西藹,拂圍埂數十代儒宗名師,摳心瀝血,研墨攻書,設館教學,誨育成文才武將,直上青雲。
——題雲南省巍山縣永建鎮小圍埂村清真寺大殿廈柱(37+37=74字)

  杜文秀雜題聯

戰鼓促千軍,擂鳴轟震震大理;
白旗高萬丈,招展飄揚揚古都。
——題義軍攻克大理城

洱海有多深,盡都收來學者肚皮迤外;
蒼山不算高,全然踩在義軍腳板底下。
——行軍中即題(1)
  清·咸豐六年(1856年)四月,宣佈起義的鎮南、姚州回民襲攻鎮南州北的北堡沖,此後曾多次進攻州城。在決定誰來執掌黑令旗(帥旗)時,「九龍」議定,旗掛高桿,回民三揖後向白旗說「色略母」(阿拉伯語的問候詞),漢民只揖不說,誰揖時白旗動誰掌黑令旗。其餘8人揖後旗都紋絲不動,到杜文秀虔誠地說了聲「色略母」時,白旗頓時飛揚起來,藍老陝高聲叫道:「把帥旗交給他!」杜文秀執掌黑令旗,標誌著在起義軍中領導地位的確立。行軍途中,有個義軍戰士說「老五爺,你是文人,就作個對子給大伙鼓鼓勁吧」,杜文秀二話沒說,沉思片刻,隨即吟出這兩副對聯(另一見下)。

拔起蒼山竹紮成條帚,一條帚掃盡世間垃圾渣滓;
砍下苦葛籐扭為鞭子,幾鞭子打倒朝中草莽猢猻。
——行軍中即題(2)

  杜文秀勸世聯

蹲下去一身傲氣;
站起來兩袖清風。
——撰制勸世戒賭聯(1)
  杜文秀不沾占酒、色、賭。還親自撰寫戒賭聯、戒酒聯,勸導人們戒賭、戒酒,倡導健康生活。起義軍浩浩蕩蕩地朝大理方向奔襲。同時,派人通知永勝堂,發動彌渡、趙州的回眾會師大理。

賭錢輸空生竊計;
輸到無法便作賊。
——撰制勸世戒賭聯(2)

英雄沾賭多破產;
好漢無錢變叫花。
——撰制勸世戒賭聯(3)

酒落肚乾坤亂轉;
癮上身家庭貧寒。
——撰制勸世戒酒聯(1)

衛士酩酊失崗哨;
帝王酒醉喪國權。
——撰制勸世戒酒聯(2)

夫醉於人群,糊言糊語扯糊鬧;
妻昏於公婆,失禮失諧羞失格。
——撰制勸世戒酒聯(3)

  杜文秀撰輓聯

陶令昨歸來,父老含恩,得仰瞻泰山北斗;
王喬今已去,英雄灑淚,誰商酌國計民生?
——挽雲南省大理政權偉略大參軍陳徵用
  杜文秀本人是回民中有威望的知識分子。在攻下大理統一滇西以後,非常重視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盡可能地吸收他們為大理政權服務。在大理太和回漢械鬥時,領導回民與地方團練作鬥爭的是張子經、馬勳元、杜萬榮(杜老滿)、沙國安等人。他們都是回民中的頭頭,如張子經是趙州紳士、秀才,後任總理軍機正參軍;沙國安是貢生;杜萬榮則是有威望的回民紳士。以後陸續加入杜文秀政權領導集團的白、漢族知識分子更不在少數,例如趙州人尹建中,是解元,曾任大參軍;太和人李華乃宜良縣學訓導,曾任大司農;太和人張映民,是增生,曾任前軍大參軍。杜文秀對大理一帶的舉、貢、生、監等有功名的人及其他知識分子,都竭力招撫,授以官職。清舉人,蒙化盟石陳徵用、陳廷用兄弟被杜文秀攬入帥府。授陳廷用偉略大參軍,陳徵用戶科參軍,貢獻很大。陳徵用早逝,杜文秀親自撰寫了這副輓聯,成為愛才重才的千古絕唱。

  杜文秀合撰、應對聯

峰迴路轉人開道;(考 官)
腳踩龍頭膽包天。(杜文秀)
——杜文秀應對考官
  杜文秀在城內上學塾,讀的是《四書》、《五經》,講的是孔孟之道,寫的是八股文章。據說先生是朱紫街林舉人,他在教學上很有一套,杜文秀天資聰穎,勤奮好學,進步很快。杜文秀天賦很高,再加上勤學苦練,進步神速。相傳有一年,京城的一名考官到永昌舉行考試,見到考卷書法秀美、文章絕妙很驚奇,不相信是杜文秀的作品。他問,這篇文章確是你寫的嗎?杜文秀回答,確實是我所為。考官不信,就出對聯考杜文秀。便出了上聯,杜文秀答下聯。考官說,你這個黃毛娃娃敢出此狂言。遂又出上聯(見下)。

揮筆成章小孟子;(考 官)
憑口誇言大草包。(杜文秀)
——杜文秀應對考官
  杜文秀又對以下聯。考官大怒,經他的老師調和才作罷。這時,考官看到不少孩子在考場外的草坪、水溝邊玩耍,馬上又想出一比上聯(見下)。

遍地芳草,兒童跳出水溝外;(考 官)
滿天瑞雪,學院蹲在火籠邊。(杜文秀)
——杜文秀應對考官
  不想,杜文秀答口就對下聯。考官對這個10多歲的少年大感驚奇。杜文秀在清真寺隨沐阿訇學經。據說,也曾在大教長滿安國帳下學習。滿安國本姓鄭,名定國,原籍陝西省涇陽縣回村,他致學富滄海,業蘊嵩巍,因在陝、甘、寧以《古蘭經》、《聖訓》澆潤人心,傳播反清復明的思想被道光帝通緝。道光初年,他進入雲南,為避人耳目而改名換姓。他精通漢文、波斯文、阿拉伯文,背誦起經文來如行雲流水一般。杜文秀聰穎不凡,在老師的悉心教誨下,進步神速。30卷《古蘭經》讀熟講透,融會貫通。同時,也攻讀了不少漢學經籍。

木字旁也是杜,肉字旁也是肚,問杜帥肚腹中有多少才學?(書 童)
火當邊讀成煬,耳當邊讀成陽,隨煬帝陽春節覽無數篇章。(杜文秀)
——杜文秀屬對書僮
  傳說在大理下關的黑龍橋上,還發生了杜文秀虛心求教,拜一字之師的故事。有一天下關風猛,洱海浪高,杜文秀騎馬上大理,途徑黑龍橋,恰遇一個10多歲的書僮戴著新草帽從豆糠坡跑下來,在橋上相遇,不料杜元帥馬鞍下的皮帶掛著書僮的帽邊,草帽被風捲下海。杜文秀內疚,摸出紋銀一兩償還。書僮說:「我不要你賠銀」。「草帽我拿不上來,銀子你又不要,怎麼辦?」「我家編草帽賣,也不要你賠帽。」「不要銀也不要帽怎麼辦?」「賠我對聯。」「如何賠法?」書僮說:「我出你對。」杜帥笑道:「請出。」書僮隨口而出:「木字旁也是杜,肉字旁也是肚,問杜帥肚腹中有多少才學?」杜帥一時被他難倒,難以對答,只好說:「小朋友,本帥公務在身,一時難以對答,請三天來此對回。」書僮道:「三日按時來此對復,不來就是說白話的元帥。」杜帥應允後上馬而去。三天後,杜文秀按時到達,書僮早已在橋邊等著他了。杜帥對下聯道:「火當邊讀成煬,耳當邊讀成陽,隨煬帝陽春節覽無數篇章。」書僮一本正經地評判道:「嗯,不錯,我問你多少才學,你就說無數篇章。但我要把你改兩個字,陽春節的春字對不通肚腹的腹字,腹字實,春字虛,改為『陽台上』就實對實了。」杜帥由衷佩服,深深一揖道:「拜你為師」。書僮道:「免禮」。杜文秀上馬回大理,暗想此童學識豐富,膽大無比,此後必為棟樑之材。「拜他為師,何不問明住址姓名,以後往來。」急忙勒馬回頭到橋頭,書僮已不知去向,元帥悵然若失,後悔不迭。

  紀念、題詠、嵌典(涉)杜文秀聯

小瓜開花綠皮,烏龜打黃傘;
老蔥結籽空心,光棍戴白帽。
——大理城學士吳鳳書嘲諷杜文秀
  相傳有一年,大理城學士吳鳳書在瓜菜園門上貼了這一副對聯。上聯「綠皮烏龜」是指穿衣阿訇的綠色長袍,下聯「戴白帽」是指阿訇頭上纏的白帕子,杜文秀穿衣阿訇出身,這副對聯是專門諷刺他的。杜文秀得到士兵的報告後,隻身一人持銀百兩,孔子、孟子、李白、杜甫的集子登門拜訪。吳鳳書嚇得發抖,沒想到杜文秀說:「你別怕,我敬佩你的膽識和才學,所以專程前來拜訪。銀兩補貼家用,書可助你飛黃騰達,直上青雲。」吳鳳書感動得流下了眼淚,他說:「世人都說杜文秀胸懷百川,能待萬人,我不相信,只怪我沒有早日投奔帥府才會產生這樣的誤會呀。從今天開始,我就跟著你,你生我生,你亡我亡。」杜文秀當日就將吳鳳書接入帥府,拜為白旗軍第一秘書。




   [ 秋靈 2007-08-30 22:12 編輯 ]
    天下文壇  天下文壇 江山如畫  2007-02-20 13:25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社區在線 204   發表主題 發起投票 | 關 閉 窗 口
回覆標題:
UBB 標籤:
縮放輸入框: 5 6

回覆內容:
   UBB 標籤說明  [表情分頁] [表情全顯]
表情圖片:

讀取表情圖片中......
會員代號:  會員密碼: 
貼圖 URL: (可自動分析圖片連接)
連接 URL: (可自動分析多媒體連接)
 附件 :  附件說明:  
附件上載限制在 200 K 以內
 回覆選項:  限註冊會員 HTML代碼  限積分 以上




Powered by CCB Version 201105 © 2007-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cpu:1 ms, page:1 ms,Read:10, Writ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