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首頁 最新帖子 主題搜尋 社區娛樂 資料修改 會員註冊 會員登錄 離開系統 
詩之用典
留言簿 精品區 我的主題 我的檔案萬年曆
天下文壇 > 學術論衡 > 詩之用典   塌鼻子先生  添翠軒  
發表主題 發起投票 | 關 閉 窗 口   
  發帖人 主題標題:  詩之用典       回覆數: 0 點數: 1065  第 1 樓 

   江山如畫




分區管理員
積 分:4775
貨 幣:4775
發帖數:851
來 自:Unknow

 

   時間:2006-09-25 21:10    編輯主題 引用回覆 檢視作者資料 給作者發悄悄話 檢視作者的所有帖子 版主操作 刪除主題    到頂端

   詩之用典
   摘自 天下文壇   江山如畫  2006-09-25 21:10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1 詩之用典

用典亦稱用事,凡詩文中引用過去之有關人、地、事、物之史實,或語言文字,以爲比喻,而增加詞句之含蓄與典雅者,即稱“用典”。用典既要師其意,尚須能於故中求新,更須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所謂“水中著鹽,飲水乃知鹽味”,方爲佳作。本章根據張正體之【詩學】,及黃永武之【字句鍛煉法】二書所論而增益之。並斟酌補入歷來各家,有關作詩用事之立論,以爲參考。

用典之功用

用典之功用有四,略述於下:


一:使立論有根據--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驗證作者之理論。即【文心雕龍】所謂“援古證今”也。如李商隱之【有感】詩:
中路因循我所長,古來才命兩相妨;
勸君莫強安蛇足,一醆芳醪不得嘗。

其中“蛇足”一詞,即引自【戰國策】:“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爲蛇,先成者飲之’。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爲之足’。未成,一人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爲之足’,遂飲其酒”。李詩即以此作爲引證,使爲立論之根據。(以喻勿另生枝節也)


二:方便於比況和寄意--詩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轉道出作者之心聲,即所謂“據事以類義”也。如前“命意”章中蘇東坡之【仇池石】一詩,即借藺相如“完璧歸趙”之典故,委婉表達出作者之心意,而不致令受者有太大之難堪。另如【唐詩紀事】卷十六引“甯王李憲見賣餅者之妻明豔動人,而強娶爲妾,且十分寵愛。翌年,甯王問‘猶憶餅師否?’其妻頷首。甯王召餅師進府,其妻面對故夫,淚流滿頰,淒婉欲絕。時有十余文士在座,意皆感動,甯王命做詩以記其事。王維詩雲:
莫以今時寵,而忘舊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借春秋息夫人之典故,以顯出女人之堅貞,使甯王深受感動,而讓其與故夫團聚。(按:典出【左傳】,莊公十四年,楚子滅息,以息嬀歸,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問之,對曰: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弗能死,其又奚言)


三:減少語辭之繁累--詩句之組成,應力求經濟,尤其近體詩有其一定之字數限制,用典可減少語辭之繁累。如:
覽古 李商隱
莫恃金湯忽太平,草間霜露古今情;
空糊赬壤真何益,欲舉黃旗竟未成;
長樂瓦飛隨水逝,景陽鍾墮失天明;
回頭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堯不爲名。
詩中“長樂”一詞乃指漢之長樂宮。【漢書】平帝紀:“大風吹長安城,東門屋瓦飛旦盡”;“景陽鍾”之典出自【南史】:“齊武帝數遊幸,載宮人于後車,宮內深隱,不聞鼓漏,置鍾于景陽樓上,應五鼓及三鼓。宮人聞聲早起妝飾”。“箕山客”一詞乃指堯之許由也,【莊子】:“堯讓天下于許由。許由曰:‘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爲名乎’?”又齧缺遇許由曰:‘子將何之?’曰:‘將逃堯’。又史記:“餘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塚”。如此利用有限之文字,即將所欲表達之意念,呈現在讀者眼前,故可減少語辭之繁累。

四:充實內容、美化詞句--用典可使文辭妍麗,聲調和諧,對仗工整,結構謹嚴,而增加外形之美,與豐富之內涵。如:
潭州 李商隱
潭州官舍暮樓空,今古無端入望中;
湘淚淺深滋竹色,楚歌重疊怨蘭叢;
陶公戰艦空灘雨,賈傅承塵破廟風;
目斷故園人不至,松醪一醉與誰同。
其中“湘淚”一詞,乃引【述異記】裏故事:“舜帝南巡,死於蒼梧。舜妃娥皇女英傷心慟哭,淚下沾竹,而竹色盡斑”。“楚歌”一詞指屈原“離騷”、“九歌”賦中,指斥令尹子蘭之故事。陶公句,借當年陶侃之戰功顯赫,以暗諷當今之摒棄賢能。賈傅句,借賈誼祠中之蛛網塵封,風雨侵淩景象,而寓人才埋沒之感,又切合潭州之地,典中情景,與詩人當時之情景,融成一體,益覺凝煉警策,讀之令人頓生無限感慨。

--------------------------------

典故之種類

典故之種類有三,即明典、暗典、翻典,分述於下:


一:明典--明典者,令人一望即知其用典也。如:
氣春江上別,淚血渭陽情;(杜甫:奉送二十三舅錄事崔偉之攝郴州五排)

“渭陽”一詞出自【詩經】唐風:“我送舅氏,曰至渭陽”之句,遂以代“舅氏”二字。又如:

鄰水延福寺早行 陸遊
化蝶方酣枕,聞雞又著鞭;
亂山徐吐日,積水遠生煙;
淹泊真衰矣,登臨獨惘然;
桃花應笑客,無酒到愁邊。
其中“化蝶”一詞,典出於【莊子】之齊物論:“莊周夢爲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歟!不知周也。俄而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爲蝴蝶歟!蝴蝶之夢爲周歟?”後人遂以“化蝶”或“夢蝶”,借喻爲“睡覺”。而“聞雞”一詞則出自【晉書】:“祖逖與劉琨,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逖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劍”。此處借爲清晨之意。

二:暗典--暗典者,於字面上看不出用典之痕迹,須詳加玩味,方能體會。如:


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後即事之四 元遺山
萬里荊襄入戰塵,汴州門外即荊榛;
蛟龍豈是池中物,蟣蝨空悲地上臣;
喬木他年懷故國,野煙何處望行人;
秋風不用吹華髮,滄海橫流要此身。

末句出自范甯【谷梁傳序】:孔子觀滄海之橫流,乃喟然而歎曰:‘文王即沒,文不在茲乎?’作者以文王之任爲己任,故言‘秋風不用吹華髮,滄海橫流要此身’。暗典之使用,只師取前人典故之意,而不用其辭。即【文心雕龍】所謂“雖引古事,莫取舊辭”是也。

三:翻典--翻典者,即反用以前之典故,使産生意外之效果,如:


賈生 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雖說賈誼,卻反其意而用之。又林和靖之【自做壽堂詩】:

湖上青山對結廬,墳前修竹亦蕭疏;
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
雖說相如,然反其意而用之也。【藝苑雌黃】雲:“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李義山詩:‘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雖說賈誼,然反其意而用之矣;林和靖詩:‘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雖說相如,亦反其意而用之矣。直用其事者,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學業高人,超越尋常拘攣之見,不規規然蹈襲前人陳迹者,何以臻此”。又如李商隱之【任弘農尉獻州刺史乞假歸京】詩:
黃昏封印點刑徒,愧負荊山入座隅;
卻羨卞和雙刖足,一生無複沒階趨。
詩中用萬般無奈之口氣,“卻羨”卞和因獻璞玉,而雙腳被刖之事,以表明作者不甘奴顔屈膝之意,其實何嘗真願斬足,此亦屬翻典之類。
--------------------------------------------------------------------------------

典故之來源

典故之來源有四:一爲譬喻,二爲成辭,三爲史事,四比古人。詳細介紹於下:


一:譬喻--所謂譬喻,即是將以前之人、地、事、物作爲當今之比況。其中又可分爲以事喻事,以事喻人,以人喻事,以人喻人,以物喻人等五種情形。如:
別房太尉墓 杜甫
他鄉複行役,駐馬別孤墳;
近淚無干土,低空有斷雲;
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
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

詩中“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之句,系引晉代謝安與其侄謝玄相對下棋,及春秋時代吳大夫季劄挂劍之故事,以比喻其與房太尉之生死交情,乃是以事喻事之類。又如李商隱之【爲有】:

爲有雲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
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赴早朝。

詩中“金龜婿”一詞,乃指做官之丈夫。按唐朝官制爲九品中正制,凡品官皆應配龜。三品以上,其龜袋飾金。故後世言做大官之丈夫,即稱“金龜婿”。此以物喻人之類也。再如李白之【清平調】之二:


一枝穠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詩中第四句乃引漢成帝寵倖趙飛燕之故事,以比喻楊妃,即以人相喻之例。又如李商隱之【寄令狐郎中】詩:


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
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風雨病相如。

此詩乃以事喻人之例,據西京雜記雲:“梁孝王好營宮室園囿,作曜華之宮,築兔園,日與宮人賓客弋釣其中”。司馬相如遊梁園,梁孝王令與諸生同宿。故本詩之“梁園舊賓客”一詞即指相如。(按司馬相如漢成都人,長於詞賦,景帝時爲武騎常侍,武帝時召爲郎,因通西南夷有功,後拜爲孝文園令,因病免,家居茂陵。故有“茂陵風雨病相如”之句)至若杜牧之【金穀園】詩: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乃是引過去之人,以比喻今事。即引綠珠跳樓之故事,以喻目所見之落花,乃是以人喻物之例。按金谷園爲晉時石崇之別墅,崇有妾名綠珠,美而豔,善吹笛。孫秀欲得之,而崇不許,秀因大怒,矯詔收崇。時崇正宴於樓上,介士到門,崇對綠珠雲:“吾爲爾得罪”。珠泣道:“當效死君前”,乃墜樓死。


二:引用成辭--如岑參之【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
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
金闕曉鍾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
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幹;
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

詩中“陽春一曲和皆難”之“陽春”兩字,乃引用“陽春白雪”之成語剪裁而成。出自宋玉對楚王問:“其爲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即曲高和寡之意,又如錢起之【送僧歸日本】:


上國隨緣住,來途若夢行;
浮天滄海遠,去世法舟輕;
水月通禪寂,魚龍聽梵聲;
惟憐一燈影,萬里眼中明。

其中“一燈影”一詞,出自佛教之【維摩詰經】雲:“有法,名無盡燈。譬一燈燃千百燈,冥者比明,明終不盡。夫一菩薩開道千百衆生,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譯爲無上正等正覺心)其道意亦不滅盡,是名無盡燈”。作者引此舟中禪燈之光影,比喻日本僧人帶法回國,輾轉發揚光大之意。


三:引史事--如鄭畋之【馬嵬】:
玄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難望日月新;
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

詩中“景陽宮井”一詞,乃引南朝陳後主之史實,以襯托出唐玄宗之聖明。按景陽宮本爲南朝宮殿之名,景陽宮井又名“臙脂井”。隋滅南唐時,陳後主與張麗華、孔貴嬪二妃,匿于井中被獲,因又名“辱井”。又如杜牧之【赤壁懷古】:


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詩中“東風”二字,乃引【三國志吳志】之史實。蓋雲:“赤壁之役,周瑜用部將黃蓋之計,火攻曹操大軍。時東風大作,故得成功”。以言周郎之勝魏,實乘東風之便也。


四:引古人爲比--如范成大之【虞姬墓】:
劉項家人總可憐,英雄無策庇嬋娟;
戚姬葬處君知否?不及虞兮有墓田。

本詩乃就古人相爲比喻之例,按【史記】呂太后本紀:“高祖爲漢王,得定陶戚姬,愛幸而生如意。欲廢太子立如意,不果。孝惠元年,呂太后酖趙王,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此處乃引項羽之虞姬與漢王之戚姬相爲比況。另如王維之【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裏上孤煙;
複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上例第七句以接輿比裴迪,第八句以陶潛自比,以示幽閒與澹泊名利。按接輿者,春秋楚人,姓陸名通,字接輿。昭王時政治無常,乃披發佯狂不仕,時人稱爲楚狂。孔子適楚,楚狂接輿遊其門而歌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五柳者,晉陶潛也,潛字淵明,一字元亮。陶侃之曾孫,嘗爲彭澤令,故又稱陶彭澤。郡遣督郵至,縣吏曰:“應束帶見之”。潛歎曰:“吾焉能爲五鬥米折腰”,遂棄冠去。世稱靖節先生,因其宅邊有五柳樹,故自號五柳先生。


-----------------------------------

用典之要領

賦詩作文,原皆不貴用事,鍾嶸【詩品】雲:“夫屬詞比事,乃爲通談,吟詠情性,何貴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臺多悲風’(曹植雜詩),亦唯所見;‘清晨登隴首’(張華),羌無故實;‘明月照積雪’(謝靈運歲暮詩),詎出經史?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民初,胡適等倡導文學革命,提出八不主義,其中一條即是“不用典”,然招至許多人之反對,其友江亢致書雲:“所謂用典者,亦有廣狹之義,餖飣獺祭,古人早懸爲厲禁,若並成語與故事而屏之,則非唯文字之品格全失,即文字之作用亦亡……文字最妙之意味,在於用字簡而涵義多,此斷非用典不爲功……”因而使胡適修正其主張。蓋如詠史、懷古、諷諫之作,須引故實以爲立論之根據,而詠物之什,若只是描寫其外表之構造、形態、功用等,則不但情感無法表達,亦且難以成爲生動之文學創作。故用典有其不可磨滅之功能,然亦須知道要領,方能恰到好處,而不至勉強湊合堆砌,或過於晦澀而令人難懂。略敘於下:


一:事如己出,渾然無迹--【西清詩話】引杜少陵雲:“作詩用事,要如禪家語‘水中著鹽,飲水乃知鹽味’,此說詩家之秘藏也。如‘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杜甫閣夜詩)人徒見淩轢造化之功,不知乃用事也。【漢書】禰衡傳‘撾漁陽槮,聲悲壯’;漢武故事:‘星辰動搖,東方朔謂民勞之應’。則善用事者,如系風捕影,豈有迹耶!”
二:純用易見事、易識事--【隨園詩話】雲:“用僻典如請生客入座,必須問名探姓,令人生厭。宋喬子曠好用僻書,人稱孤穴,詩人當以爲戒”。蓋做詩原以運用文字技巧之白描爲上乘,用典乃不得已手段,故必須選用人人皆知之典故,若引用過於深奧之典以矜才博,使讀者無法瞭解,則詩意焉表達,又如何能引起讀者之共鳴。且僻事宜實用,以使讀者易於瞭解;熟事宜虛用,方不至變成老生常談。如前之【赤壁】詩等。
三:引用典故須加剪裁,期能切中題旨--如一味囫圇堆砌而不能脫化,即古人所譏之“故紙堆中討生活”是也,更有何詩意可言。試看劉禹錫之【蜀先主廟】: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勢分三足鼎,業複五銖錢;
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
淒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

詩中“三足鼎”與“五銖錢”乃是兩則故實,“三足鼎”系指諸葛亮隱居於隆中,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分析當時形勢,策劃“蜀、魏、吳三足鼎立”事。“五銖錢”乃是漢武帝所鑄之錢,所謂“業複五銖錢”,即寓有“複漢”之意也。又如李白【聽蜀僧濬彈琴】詩中,“客心洗流水”一句,乃是引用“高山流水”之成語剪裁而成。語出【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故後世稱樂曲高妙曰“高山流水”。


四:典故有涉及諷刺譏笑或過於恭維者,皆不宜引用--蓋以典譏人有失溫柔敦厚之旨;反之若恭維過當,則有失作者之身分與人格。如杜甫【敬贈鄭諫議十韻】:
諫官非不達,詩義早知名;
破的由來事,先鋒孰敢爭;
思飄雲物動,律中鬼神驚;
毫髮無遺憾,波瀾獨老成;
野人甯得所,天意薄浮生;
多病休儒服,冥搜信客旌;
築居仙縹緲,旅食歲崢嶸;
使者求顔闔,諸公厭禰衡;
將期一諾重,欻使寸心傾;
君見窮途哭,宜憂阮步兵。

詩中只贊鄭之詩詞而不及其諫諍,方不至過分恭維而失作者身分。

以上爲用典之要領,總之學有餘而約以用,始稱得上善於用典;意有餘而約以言,始稱得上善於措辭。誠如【文心雕龍】所言“綜學在博,取事貴約,校揀務精,捃理須覈”是也。以下更摘錄數則前人之有關作詩用典之論述,以供參考。

--------------------------------

歷代詩家之論用典

文章當從三易:易見事也,易識字也,易讀誦也,(沈約:沈隱侯集)

邢子才曰:“沈侯文章用事,不使人覺,若胸臆語也”深以此服之。(顔之推:顔氏家訓)

作詩用故事,以不露痕迹爲高,昔人所謂使事如不使也。盛庶常如梓謂杜詩“荒庭垂橘柚,古壁畫龍蛇”,皆寓禹事,于題禹廟最切。“青青竹筍迎船出,白白江魚入饌來”,皆養親事,於題中扶侍字最切。余謂劉賓客詩“樓中飲興同明月,江上詩情爲晚霞”,一用庾亮,一用謝脁,讀之使人不覺,亦是此法。阮亭先生雲:“往年董禦使玉虯外遷隴右道,留別餘輩詩雲:‘逐臣西北去,河水東南流’。初謂常語,後讀【北史】中魏孝武帝奔宇文泰,循河西行,流涕謂粱禦曰:‘此水東流,而朕西上’。乃悟董語本此,深歎其用古之妙”。(顧嗣立:寒廳詩話)

施補華【峴傭說詩】亦雲“死典活用,古人所貴。少陵【禹廟】詩:‘空庭垂橘柚,古壁畫龍蛇’。‘橘柚’、‘龍蛇’皆用禹事,如此點化,即成景語,甚妙”。

援引典故,詩家所尚。然亦有羌無故實而自高,臚陳卷軸而轉卑者。假如作田家詩,只宜稱情而言,乞靈古人,便乖本色。又以詩入詩,最是凡境。經史諸子,一經徵引,都入詠歌,方別於橫潦無源之學。(曹子健善用史,謝康樂善用經,杜少陵經史並用。)但實事貴用之使活,熟語貴用之使新,語如己出,無斧鑿痕,斯不受古人束縛。(沈德潛:說詩晬話)

東坡和李公擇詩雲:“敝裘羸馬古河濱,野闊天低糝玉塵;自笑餐氈典屬國,來看換酒謫仙人”。爲蘇李事也,用典親切如此。(魏慶之:詩人玉屑)

唐人以詩爲專門之學,雖名世善用故事者,或不免小誤;如王摩詰詩:“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不敗由天幸乃霍去病,非衛青也,去病傳雲:“其軍常先大將軍,亦有天幸,未嘗困絕”。意有“大將軍”三字,誤指去病作衛青耳!李太白“山陰道士如相訪,爲寫黃庭換白鵝”。乃道德經,非黃庭也。逸少嘗寫黃庭與王修,故二事相紊,杜牧之尤不勝數。前輩雲:“用事雖可在心目間,亦當就時校閱,則記牢而不誤。”端名言也。(西清詩話)

善使故事者,勿爲故事所使,如禪家雲:“轉法華,勿爲法華轉。”使事之妙,在有而若無,實而若虛,可意悟不可言傳,可力學得,不可倉促得也。宋人使事最多,而最不善使,故詩道衰。我朝越宋繼唐,正以有豪傑數輩,得使事三昧耳!第恐數十年後,必有厭而掃除者,則其濫觴,末弩爲之也。(王世懋:藝圃擷餘)

詩言志,古人善詩者,皆不喜以故實填塞,若填塞則詞重,而體不靈,氣不逸,必俗物也。本地風光,用之不盡。或有故事赴於筆下,即用之亦不見痕迹,方是作者。(徐增:而庵詩話)

有意逞博,翻書抽帙,活剝生吞,搜新炫奇,猶夫生客滿座,高貴接談,爲主人者,躬親浹洽,有何受用處。不若知己數人,賓主相忘,談經論史,其樂何如耶!又如借本經營,原非己物,終歲紛紜,徒見跼踖。不若四弓之田,一畝之宮,采山釣水,嘯歌閑閑,即腰金衣紫,亦不肯與之相易也。(薛雪:一瓢詩話)

韋應物詩雲:“心同野鶴與塵遠,詩似冰壺徹底清”。又送人詩:“冰壺見底未爲清,少年如玉有詩名”。可謂用事之法,蓋不拘故常也。王臨川“慷慨秋風起,悲歌不爲鱸”。蘇眉山“不須更說知幾早,直爲鱸魚也自賢”。反復曲折,同歸一意。亦如“把酒祝公公莫拒,緇衣心爲好賢傾”,“我欲折繻留此老,緇衣誰作好賢詩”。共用一事,而造語不同。(黃徹:□溪詩話)

詩人皆以征古爲用事,不必盡然也,今且於六義之中,略論比興。取象曰比,取義曰興,義即象下之義,凡禽魚草木人物名數,萬象之中,義類同者,盡入比興,關雎即其義也。如陶公以孤雲比貧士,鮑照以直比朱絲,以清比玉壺,時人呼比爲用事,呼用事爲比。如陸機【齊謳行】:“鄙哉牛山歎,未及至人情;爽鳩茍已徂,吾子安得停”。此規勸之忠,是用事,非比也。如謝康樂【還舊園作】:“偶與張邴合,久欲歸東山”。此敘志之忠,是比,非用事也。詳味可知。(釋皎然:詩式)

葉夢得【石林詩話】雲:‘楊大年、劉子儀皆喜唐彥謙詩,以其用事精巧,對偶親切。黃魯直詩體雖不類,然亦不以楊、劉爲過。如彥謙【題漢高廟】雲:“耳聞明主提三尺,眼見愚民盜一抔”,雖是著題,而語皆歇後,一抔事無兩出,或可略“土”字;如“三尺律”“三尺喙”皆可,何獨劍乎?耳聞明主,眼見愚民,尤不成語。餘數見交遊道魯直意,殊不可解。蘇子瞻詩有“買牛但只捐三尺,射鼠何勞挽六鈞”。亦與此同病,六鈞可去“弓”字,三尺不可去“劍”字,此理甚易知也’。而趙翼【陔余叢考】則雲:‘唐彥謙【長陵詩】:“耳聞明主提三尺,眼見愚民盜一抔”葉石林謂一抔可去“土”字,三尺不可去“劍”字。按【漢書】高帝紀:上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豈非天命乎?”鹿門此詩,正是用【漢書】成語,非杜撰也’。

用事患不得肯綮,得肯綮則一篇之中,八句皆用,一句之中,二事串用,亦何不可?宛轉清空,了無痕迹,縱橫變化,莫測端倪。此全在神運筆融,猶斲輪甘苦,心手自知,難以言述。



    天下文壇  天下文壇 江山如畫  2006-09-25 21:10
http://yuhsia.com/ccb/index.pl

  


 
社區在線 419   發表主題 發起投票 | 關 閉 窗 口
回覆標題:
UBB 標籤:
縮放輸入框: 5 6

回覆內容:
   UBB 標籤說明  [表情分頁] [表情全顯]
表情圖片:

讀取表情圖片中......
會員代號:  會員密碼: 
貼圖 URL: (可自動分析圖片連接)
連接 URL: (可自動分析多媒體連接)
 附件 :  附件說明:  
附件上載限制在 200 K 以內
 回覆選項:  限註冊會員 HTML代碼  限積分 以上




Powered by CCB Version 201105 © 2007-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cpu:1 ms, page:1 ms,Read:10, Write:6